首批相互保险国内开业

时间:2017/6/13 11:57:51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首批相互保险国内开业 四大难题求解

  任何时代、任何领域,新事物都值得期待,保险亦不例外。从最初的批筹到正式开业,国内首批获保监会批准的相互保险社受到了各方关注。

  从记者了解到情况来看,目前首批三家拿到相互保险牌照的相互保险社已经开业两家,分别是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和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相互)。另一家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汇友建工相互)虽然尚未开业,但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汇友建工相互已经通过了保监会的验收,就差保监会的正式批文了。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相互保险社的开业既让业内人士看到高层对相互保险的重视和市场对于相互保险发展的前景,也让业内同时看到,作为新生事物,当下相互保险的市场和从业机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难题。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相互保险仍存在着经营、竞争等难题,面临着“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风险。“相互保险社的模式主要面临四大方面的挑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燕曾表示,这就包括消费者接受程度、监管框架、互联网运营、市场认知等方面。

  A面:突破现有商业模式局限

  相互保险,也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抱团取暖”,是保险业中历史悠久且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组织形态,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人群按照平等互助原则组织起来提供自我保险服务,以满足成员的保障需求而不是获得投资回报的保险活动。

  2015年1月,保监会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并指出,相互保险组织是指,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由全体会员持有并以互助合作方式为会员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包括一般相互保险组织,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等组织形式。

  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开展相互保险社试点并进行工商登记注册;2016年6月22日,保监会批准筹建信美相互、众惠相互和汇友建工相互。

  随着一年筹建期的临近,众惠相互和信美相互分别于2月和5月获批开业,形成了一财一寿相互呼应的格局。另一家汇友建工相互虽尚未拿到开业批文,不过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汇友建工相互已经通过了保监会的验收,只差最后的批文了。

  “从这三家批筹开始,就标志着相互保险这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数百年历史、占主流地位的保险组织形式在中国落地生根,为中国保险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迈出全新步伐。”众惠相互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发展相互保险组织,使其成为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合理必要补充,可以突破保险业现有商业模式的局限,改变我国保险市场组织形式单一、保险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的现状,促进保险市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增强保险市场的发展活力,为丰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增添新的力量。

  此外,相对于股份保险公司,相互保险组织不存在股东,也就消灭了股东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同时,投保人本身作为保险组织的所有者,也降低了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因此,在商业保险因收益-成本权衡而不愿进入或覆盖的领域,相互保险可以发挥最大的功能,这也被看作是响应保监会“保险姓保”的号召。

  “保险回归保障功能,坚持在保险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做文章,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内拉力。”上述众惠相互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保监会顺应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主导引入的相互保险,早于股份制保险,是保险业的起源形态,更加接近保障本质,其模式一直保持着自愿联合、相互扶助、共担风险的核心内涵,具有灵活、高效、性价比高等特点。更重要的是,相互保险因其特有的组织模式设计,使其较少有风险保障这一核心使命之外的冲动,这些都使得相互保险更加聚焦于“保险姓保”,紧密地结合人民群众实际保险需求,开发便捷、实惠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有机构预估,10年后中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有望达到10%,市场空间达到7600亿元左右。

  B面:面临监管不足等挑战

  所谓相互保险,自然就是会员互相扶持、共度风险。它的这一属性是其吸引会员加入的优势,可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难点所在。

  首先,相互保险公司成员缴纳的保费既具有保险费的性质,又具有资本的性质。因此,相互保险公司增加资本的过程实际上与其产业过程是合二为一的,只有保险公司增加新成员,或是老成员缴纳保险费,相互保险公司的资本才能增加。与之相反,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股东和社会公众募集资本,增资的困难大大减少。相互保险公司的缺点增加了公司资产经营的难度,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即使远未达到资不抵债的境地,也可能会破产。而股份公司则可以通过增资等手段,提高偿付能力。

  其次,相互保险公司的成员既作为保单持有人,又作为公司所有权人,两权的统一,理论上是简单明了,但在操作中则存在很大困难。如何确定公司剩余利益,以及不同保单持有人以何种比例分配该剩余利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相互保险公司就可能在解决了被保险人和保险人身份之间的利益冲突之后,又在成员之间即被保险人之间产生了新的利益分配不公甚至对立的问题。

  相对而言,财产相互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更为明显。即使同一种风险,风险的等级也千差万别,所以,要确定财产相互保险中不同保单持有人应享有的公司经营的剩余利益,即使在理论上都难以解决。由于这一原因,经营财产保险业的相互保险公司的数量远远少于经营人寿保险业的相互保险公司。

  同时,作为新生事物,相互保险在中国还面临着文化差异、监管空白、市场认知等多种问题。“就目前国内的市场来看,相互保险的发展难点,我认为主要还是产品的竞争力,即是否能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中脱颖而出。现在各类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渠道,已经能够将性价比发挥到极致,相互保险能否在渠道外,展现出相互保险公司注重中长期投保人利益的优势方面找到卖点,是关键之所在。”康爱公社(原“抗癌公社”)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相互保险而言,投保人就是股东,如何调动投保人(股东)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如何实现公司管理,比如公司决策原则上要一人一票,这些我们也都还没有经验,需要去学习。

  “相互保险社的模式主要面临四大方面的挑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燕曾表示,第一,国内目前不管是公司法还是股份制,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相互保险跟国内的传统文化不一样,是另类的,需要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第二,价格相对合理、服务相对较好的相互模式,对投保人是十分有利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相互保险所建立的服务理念对中国的保险业是非常珍贵的火种,但现有的环境和法律框架还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三,资本市场对保险业的看法主要停留在能给企业提供资金链,还没有改变原来的认知;第四,互联网的发展让向公众募集资金行为变得越来越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保险业的发展是一个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犹不及,这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股份制商业保险作为舶来品,在新中国发展了几十年,仍然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更不要说相互制保险这种新形式在中国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其同样面临着‘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风险。”上述众惠相互相关人士表示,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包括信美、汇友建工在内的三家试点机构,需要去努力和尝试的。

  业务模式

  相互保险也“触网”:依托互联网做业务 与股份制机构互补、竞争

  在两家相互保险社开业的同时,他们的业务模式也成为了各方关注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众惠相互和信美相互虽然在业务上分属于财寿险两个领域,但在业务发展的思路方面,却都选择了以互联网为依托,专注细分领域人群。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工具,更深层的精髓则是互联网思维。”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用户至上等理念和相互保险在精神内核上一致,而且这种新技术还可以帮助相互制解决一些短板,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

  依托互联网专注细分领域

  相互保险作为一种古老的保险组织形式,其在一定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升级发展。早期的相互保险基本上不存在法律的明确约束,而是通过互助保险组织的章程或合同条款来确立投保人与公司间的关系。

  在20世纪初至中叶,相互保险步入黄金时期,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相继确定了相互保险的法律地位,从业机构不断增多。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辉煌后,在20世纪末,相互保险公司逐渐式微甚至出现了非相互化浪潮,许多大型相互保险公司转制为股份制的保险公司。

  促成这一转型的原因很多,如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保险公司的规模化经营对资本市场的需求、新技术的出现、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合并热、企业经营行为模式的转变、对管理层的激励等。

  如今,这一模式引入到中国,从业机构在开展业务的时候也相应地进行了一些创新。根据两家相互保险社公开发布的资料可知,二者不仅都专注于细分领域,还都确定了依托互联网开展业务的模式。

  首先,专注细分领域。公开信息显示,众惠相互主营业务为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短期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信美相互的业务范围为普通型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二者也确实把业务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聚焦特定的人群。如众惠相互,该机构就是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开展信用保证保险等特定业务,如针对大货车司机群体风险高却鲜有机构承保的现象,众惠相互推出“车旺大卡司机意外伤害相互保险计划”。

  其次,依托互联网开展业务。二者均引入了大数据风控手段和大数据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分析会员数据和风险偏好。如信美互助从筹备初期,就选择了轻资产模式,不再自建IDC机房,而是选择与阿里云合作,包括财务、精算等几乎全部核心系统都部署在了阿里金融云平台。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工具。”信美相互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用户至上等理念和相互保险在精神内核上一致。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相互保险在更大范围内、更便捷地去发掘同质风险人群、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减少道德风险,让保险产品设计更具个性化、定价更科学。同时,新技术还可帮助相互制解决一些固有短板,提升治理能力,提高经营效率。

  将与股份制保险良性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相互保险社开展的业务以及其利用互联网进行精算、数据积累等手段,保险市场上的传统机构也早已有之,而且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股份制保险机构的“触网”热情也在不断高涨。

  那么,随着相互保险机构的加入,其对原有股份制保险机构的业务是否会造成冲击?二者又会形成怎样的发展模式呢?

  从历史纵向轨迹来看,百年间相互制和股份制至少出现过3次明显的转化消长,这些过程的发生,都有其特定而深刻的时代背景原因,都是保险行业在一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顺势选择,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知。

  从当前横向分布来看,在某些地区,相互保险依然是主流。比如,芬兰的相互保险份额占比超过70%;奥地利占比为60%;德国和法国等主要国家也超过了40%。在某些特定风险领域,如农业保险,相互保险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日本农业保险100%是以相互形式开展的,法国这一比例超过70%,美国则为47%。

  可见,相互保险和股份制保险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样,只是简单的市场争夺、消费替代关系,他们彼此间的相互转换、相互竞争和相互借鉴,客观上促进了保险经营和产品形态的不断向前发展。

  “就我国而言,相互保险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很多领域,尤其是股份制保险公司服务还没有触达的领域,更有用武之地。”众惠相互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从这个角度理解,相互保险确是对我国现有保险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所以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去解读两者的关系,更为科学。

  保监会也曾表示,从全球保险市场发展历程看,股份制保险和相互保险是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良性互动关系。相互保险可以促进股份制保险更加注重长期利益,股份制保险可以带动相互保险更加注重经营效率,两者共同推动着保险业不断向前发展。引入和发展相互保险,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保险市场与国际接轨,扭转当前保险组织形式单一的现状,促进保险市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行业监管

  相互保险牌照稀缺 “拿牌”并非网络互助唯一出路

  首批相互保险牌照花落三家,对于这一新兴行业而言,摘得一块牌照意味着能获得更好的公信力。

  记者了解到,虽然不少网络互助组织此前积极申请相互保险牌照,但也面临着现实的无奈。继首批获准试点开展的三家相互保险社之后,监管层将视其运营情况安排后期的牌照审批工作,而“网络互助牌照”更是遥遥无期。

  一网络互助内部人士表示,申请牌照不应该是网络互助唯一的出路。

  机构预测市场空间可达万亿

  相互保险目前仍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审批牌照。除了三家“正规军”,与相互保险在模式上极为接近的网络互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面临无牌的尴尬,如e互助、壁虎保险等。这类组织的运营模式是,用户注册成为会员后,无需缴纳费用或只缴纳较少的、象征性的会费,当会员患有特定的疾病并确认后,由其他成员众筹不超过一定额度的资金救助。

  面对机构预测可达万亿的市场空间,首批为数不多的相互保险牌照“含金量”突显。

  包括一些网络互助平台在内,去年一度有超过30家相互保险组织在排队申请相互保险牌照。不过,通过网络互助来获得相互保险牌照是否可行还不得而知。

  面对现实的无奈,一网络互助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认为离政策放开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网络互助模式继续深化探索,提高对社会的正能量影响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口碑,也许能争取更好的监管层重视与品牌好感。”

  与网络互助本质不同

  一康爱公社人士向记者指出,网络互助产品的本质是社会信用契约,具有民事能力的人自愿按准则履行相同义务,同时也享受平等的权利。这是它和相互保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相互保险则是国际认可的主流保险产品。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任何相互保险产品都必须获得保监会的审批许可。但网络互助则不同,正如保监会再三强调的那样,网络互助不属于保险产品的范畴,不得越过政策的红线。”上述人士还进一步表示,“不排除很多网络互助平台发起目的并不如公示的那么‘单纯’,意在以此为跳板,最终申请相互保险牌照,很多平台也不讳言。”

  此外,在商业性质上,网络互助模式更体现“为非营利性质”,而相互保险是典型的商业行为。在互助方式上,网络互助是在事件发生后会员基于契约集体为受助者募集医疗费用;而相互保险则是投保人先付费购买相关保险产品,一旦出现疾病或意外,险企按保单对投保人进行理赔。

  在定价机制上二者也不一样,上述人士称,“相互保险是基于保险精算的前付费方式,而网络互助是基于审核和统计上的后付费方式,更加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正规的网络互助平台通常都没有资金池。而相互保险正好相反,投保人的保费收入聚集起来形成金额可观的资金池,便于随时进行理赔。

  持久经营需确保合规

  “网络互助不是保险,也不是相互保险。即使有幸拿到了相互保险牌照,那就要按照相互保险模式开展业务了,那到时候网络互助模式反而行不通了。”上述康爱公社人士如此表示。

  事实上,2016年,网络互助的平台数、用户规模都迎来高速发展,一时间各方资本逐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年初至今,至少有水滴互助、人人互助、保保集等6家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对外宣布获得了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的融资,融资总金额达上亿元。

  记者获悉,截至今年6月5日,成立于2011年的康爱公社,总注册人数128万人,资助人数69人,总筹款金额1071万元。成立于2014年的e互助,注册会员人数176万人,累计互助人数378人,累计互助金额6417万元。

  目前,网络互助行业也经历着一轮洗牌,保监会去年多次警示网络互助平台的风险隐患、经营资质等问题。随着去年末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有数据显示,此次整治之后,有高达1/3互助平台轰然倒塌。

(作者:佚名 编辑:ID020)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