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业上报产品试探监管尺度

时间:2017/8/24 17:37:04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寿险业备战十一产品新规 多家公司新产品申报被打回

  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4号文)正式实施的10月1日,是快速返还附加万能险这一主流险种的大限。134号文被称作史上最严新规,到底严到什么程度?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近几个月陆续有寿险公司根据新规申报产品试探监管边界,但是不断有产品被打回。

  从产品形态上看,新申报的产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即万能险不能是附加险形式,年金5年之后返还且每年返还不超累计保费的20%,诸多细节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但业内的普遍感受是,新规的执行力度非常严格,红线明确。有些公司曾试图通过各种花哨设计实现高返还和高收益,但均拿不到产品批复的回执。

  上报产品 试探监管尺度

  如今,距10月1日大限仅剩月余时间,记者了解到,业内正通过交流不同公司产品报备的获批情况,了解监管尺度松紧。

  根据各家公司反馈交流情况,新规之下,有两条红线不能踩:一是产品不能附加万能险账户,也即万能险不能以附加险形式存在;二是年金保险5年内不得返还,5年以后每年返还金额不能超过已交保费的20%。对此要求,各家公司都能遵守。

  在这两条基础之上,保险公司又从不同角度入手研发产品,寻找监管边界。第一种是“双主险”的试探。有公司尝试将此前“年金附加万能”形态,改为“年金+万能”双主险形态,这在形式上是可以的,也可能是十一之后的主流产品形式。

  试探之二是双主险形态下,有公司试图将年金返还的资金免费进入万能险账户,但该做法没有获得放行条。没有获准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如果资金从年金主险账户“畅游”到万能主险账户,如此便利,本质上与“主险附加万能”时无异,相当于绕开了监管规定,万能险账户又成了年金的附加账户。也就是说,当资金从年金账户转入万能险账户时,双主险产品未来要收取手续费。

  试探之三是万能险账户资金每年可以数次免费领取,该做法不易通过。此前的万能险具有短期理财属性,可以每年不限次数免费领取一定比例内的资金。根据文件,为了倒逼行业回到万能险本源,引导长期储蓄,以后领取资金,特别是在产品最初一定年限内取出的,或将收取手续费。

  推出过渡产品测试市场接受度

  由于134号文两条红线的要求,与目前相关产品主流形态差异巨大。对于市场是否可以接受新产品,接受情况如何,业内并没有把握。因此,在大限之前,有寿险公司尝试推出符合新规部分要求的“过渡期”产品,对外试探市场反应,对内训练团队。

  比如人保寿险8月8日上线一款年金附加万能险账户的产品组合,将生存金返还按照新规设定。初次返还确定在满5年后,初次返还基本保额的150%,此后每年返还基本保额30%,直至客户身故。记者根据其给出的投保案例测算,返还设计时点及返还比例恰好符合新规要求,5年后开始返还,每年不能超过已交保费的20%。

  案例显示,30岁的父亲为0岁男宝宝投保该产品,选择祝寿金领取年龄60周岁,交费期间10年,年交保费10万元,基本保额为61100元。则首次高返还年金为,5岁当年,生存金给付150%基本保额,即91650元,低于已交保费的20%,即10万元(10万*5*20%)。此后年份返还更低于此。

  不过由于该产品附加万能险,只能销售一段时间。据悉,该产品一共“闪售”了14天,销售规模在30亿元左右。“人保用这款产品做市场接受程度测试,效果不错。”一位寿险人士称。

  未来产品形态多样

  10月1日以后的产品究竟会是什么样?记者多方采访了解,总体上寿险公司产品会回归保障功能,理财功能会弱化,长期储蓄特性会增加,业内预测了如下的产品线演化结果。

  定期寿险、重疾险等传统保障产品,保障更加极致,并走向互联网。

  万能型产品,回归保障,也可和年金等组成双主险产品组合,提升综合收益。

  短期理财型产品,转向期限稍长的期交产品。保险公司可能设计出第五年、第六年后有高现金价值的保单,届时通过“返还+退保金”的方式弥新产品返还慢的劣势。但即便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的收益率也不会太高,预计在4%左右。

  长期储蓄产品,如养老年金产品,需要跨界组合,对接养老社区等。此外,具有传承功能的产品,如“保险+信托”,也将会有市场空间。

  总体来说,市场竞争会愈加激烈,未来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和跨界组合,还需更好地展示产品,让客户有更好体验感。

(作者:佚名 编辑:ID022)
文章热词:寿险业,产品新规

上一篇:北京率先试点人身保险电子化回访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