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构建文创产业链生态圈

时间:2017/8/25 9:04:51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链”接世界 成都构建文创产业链生态圈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成都这座历史名城,虽然2300年一直未改名,但却自有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其景观一直流光溢彩、繁花似锦;变的是其内涵总能大浪淘沙、吐故纳新。

  在钢铁、文创产业沉闷之际,一个产业却如旭日初升,不仅得到政策和资本青睐,且更能巧妙地结合“变”与“不变”,让成都焕发新的光彩。

  这个产业就是文创产业。它能把成都不变的历史底蕴,通过多变的创意设计,从打造文旅街道到创意园区,从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到世界文化名城,让成都向全国输送出文创的成功范例。

  在成都最繁华的闹市区,林立的高楼中,镶嵌着青砖绿瓦高墙的宽窄巷子,它浓缩了老成都的原汁原味,也折射出新成都的五光十色。徜徉成都,你可以找到不少现代与传统碰撞的地方,成都悠远的文脉构筑起文化创意的产业基石。

  8月24日,在香港举行的“川港澳合作周”成都建设国家西部文创中心专场活动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倡议:“构建蓉港文创产业合作新机制,共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设计中心。我们期待共同构建良性互动的文创产业链、生态圈。充分借助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携手参与国际文创产业分工,推动成都文创企业、文创品牌‘走出去’。”

  按照规划,成都将实施“文创+”战略,将文化创新创造基因深度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创与产业、城市、商业和旅游的融合,实现“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打造文创产业链生态圈。

  文化新演绎:文创产业发展“三级跳”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通道,古蜀道是最重要的一条,以成都为起点一路向北,能够串联起一条相对完整的三国文化脉络。近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公布了目前成都46处三国文化遗存名单。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认为,成都在三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当仁不让,是三国文化“首府”,有责任、有义务把大三国遗址文化的整体内涵,以合适的方式展示出来。

  《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还记得,当初敲定要在《王者荣耀》中植入成都本地文化时,团队成员们都感到兴奋。李旻告诉记者,《王者荣耀》诞生于成都,研发团队70%的成员都是四川人,“家门口”的三国文化理所当然成了游戏元素取材的首选目标。据其透露,将来,包括古蜀文化、熊猫文化元素也会陆续植入到游戏中去。

  成都23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不过,每个时代都在诞生新的演绎形态。

  “过去,西部城市大部分沿用了云南的模式,以旅游业为依托打造文化品牌和吸引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告诉记者,成都则是文创设计的先行者,率先进行了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改变了依靠山川、遗迹的传播方式,逐步有了文化创意的自觉,关注以设计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10年前,成都以锦里、宽窄巷子等旅游文化街区的打造为名片,向全国贡献了文化融合商业的开发范例;5年前,成都抓住文化体制改革机遇,借国有厂区之壳,行市场化、资本化运行之实,营造了一批以东郊记忆为代表的专业化创意园区;如今,天府文化频繁与创意博览会、会展、游戏、动漫、影视、衍生品相遇,互联网鲜活而立体地挖掘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成都文创在创意设计、数字化发展上迈向新台阶。

  从打造文旅街道到创意园区,再到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每个阶段,成都都为全国输送了文创的成功范例,这也正是金元浦总结的成都文创产业发展“三级跳”。“传统文化是沉淀的宝藏,有其存在价值,但后续的活力很重要。”金元浦认为,有文化底蕴和资源“并不一定就是生产力”,只有这种底蕴、资源与不断升级换代的创意设计结合到一起,才能焕发光彩。

  文创新浪潮:文化双创指标具领先优势

  目之所及,近年来文创产业成为资本风向标。一位文化产业基金投资总监甚至提出,是时候抛弃钢铁、房地产等老旧沉闷的投资机会了,文创产业是政策与资本的“新宠”。报告显示,我国文化娱乐产业在2020年有望达到1万亿元产值。

  成都发展文创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过去一年,成都文创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614.2亿元,创造增加值63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2%,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重要成长型产业。“文博旅游全国第三城”“演艺娱乐西部第一城”“中国时尚第三城”“全国动漫游戏第四城”和“中国手游第三城”等诸多名片,展现出成都文创产业的蓬勃生机。

  把爱好开成博物馆的,唯有成都。截至2016年9月的数据显示,成都民办博物馆已注册登记99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全国民间博物馆联谊会秘书长高兴华对此赞叹,成都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成都的文创产业,能下市井,可上庙堂。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文创产业项目和载体被培育起来,从奎星楼街55号明堂文化创意中心到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星罗棋布的文创基地孕育着成都文创的光辉未来。前不久,成都城市音乐厅项目正式开工,将成为成都打造音乐之都、诗歌之城最重要的载体;投资近百亿的音乐产业项目——中国西部音乐谷、梵木创艺区已落地;全国首个城市最中心的文创集聚区——“3/4车站”文创艺术街区亦已开街。

  与此同时,十余所在蓉高校开设了创意设计相关专业,涌现出像黑蚁设计、嘉兰图设计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设计师和设计机构。成都的文化、艺术、教育以及设计类型产业,与高科技产业跨界融合,产出无数惊奇且创新的文创项目。

  大熊猫IP的开发就是其中之一。一边是它们的憨态可掬吸引着全球目光;一边是熊猫雕塑爬上国际金融中心(IFS)外墙,成为优雅时尚的地标;同时,又以产品商标、场馆设计、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出现在成都大大小小的展会上。

  2016年10月,成都在国内首发“文化双创指数”,多项文创指标显示,成都文创产业发展在西部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部分指标发展速度已超过北上广深。

  产业新生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

  文化进入全球化时代,城市的竞争高度由城市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决定。成都提出,到2022年,要建成一批具有国家功能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创品牌、文化地标和产业园区,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2.0%。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国民文化需求将出现井喷。尚8文化集团总经理张明博表示,“文化+”新业态将不同产业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的产业生态链结构,要形成产业生态圈,才能创造更大的生态价值。

  成都东郊有一片艺术家们的乐土——隐匿在田间、荷塘边、浅丘坡地上的成都蓝顶艺术区。周春芽、何多苓、罗中立等数百位艺术家聚集于此,衍生出各类公共艺术机构。

  文创产业的广度、可容纳度,注定其产业链条将不断延展扩充,与其他产业或要素形成更多更广的产业生态圈层。有了“文创+”的布局,终将凝聚为成都文创产业的坚实舞台。

  2017年7月,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范锐平提出,成都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按照“集群发展、跨界融合、品牌引领”思路,促进文创与产业、城市、商业、旅游的融合。

  文化软实力硬起来,需要两个根本支撑:科技、经济。成都正形成以文化为推动的繁荣经济文化圈,制造业、信息科技、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等产业都是“文创+”的重点领域。范锐平提出,要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增强成都对全球文创要素资源聚焦能力,构建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作者:ID053 编辑:ID053)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