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 扬帆起航职业教育深入布局更多相关赛道

时间:2022/6/6 8:21:58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本网编辑

  近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生也将和普教大学生一样,有着光明的未来!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上次立法,还得追溯到1996年,走到今天已经过去了26年时间。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社会进步和产业迭代逐渐加速,农业、制造业、建造业、服务业等都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巨大转变。曾经那种经过简单培训就能胜任的岗位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岗位需要高级工人,甚至是掌握核心技能的“大国工匠”。可见,培育这些“能工巧匠”,离不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利好政策频出,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关于下达2022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资金预算金额为52.76亿元,加上去年10月提前下达的249.81亿元,职业教育投入累计下达预算为302.57亿元。),在资金预算、经费使用、技能提升等方面,着力向职业教育倾斜,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职业教育正在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时指出,中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

  中公教育作为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的龙头老大,在“十四五”规划发布之后,中公教育直接创立职教事业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四川中公鹿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强势转型职业教育。扩大业务领域,,树立行业发展目标,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中公教育在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以后,觉得培育数字化技能人才是重点,同时也会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让更多的新职业有用武之地。随着新职业教育概念的提出,职业教育不再局限于满足考证所需,而是要通过多种教育形态、多种学习载体,让学生有立足社会的根本,有生存的职业技术。

  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万人,服务业仅家政、养老等领域至少需要4000万人,而在2020年,职业教育专业毕业生只有100万人左右。政策的鼓励及巨大的市场缺口吸引了一众教培机构转型职业教育。根据《2022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2021年职业教育一级市场共发生61笔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78亿元,数量与总金额均超过2020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预测2022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到2024年有望达到1.2万亿规模。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是突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和锻炼学生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石根据十年教学经验,中公教育总结了一套先进,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此体系包括基础(深度),点题冲刺,模考预测,专项突破等多种课程,为各类考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如同一棵巨大的知识树,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

  国内职业教育赛道,目前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大致可分为七种,归纳来看,为“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的实训基地共建模式、“专业共建,订单培养”的引企入校模式、“实景教学,实践操作”的引校入企模式、“校企主体,多元合作”的集团办学模式、“学校主导,输出产业”的校办企业模式、“企业主导,入局教育”的企业办学模式、“政府牵头、校企联动”的区域合作模式等。

  而在其中,在公开的产教融合项目中,“实训基地共建模式”最受追捧,即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利用工厂设备进行联合培养,在产业端补齐企业人才缺口,在教学端解决资金、设备不足的难题。其次是引企入校模式,主要由企业与学校某专业共建学院、共编教材、联合育人、合作招聘。

  中公教育,目前在上述七种合作模式方面均有涉及。检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不难发现,中公教育已连续几年与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在2020年和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中公教育均有70多个项目在册,其与高校合作的项目类型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三种。其中,多个项目涉及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T类新职业培训。

  “中公教育在实训基地方面有天然优势,目前公司在北京、山东、陕西、四川等地都拥有设备完善的学习基地,给产教融合业务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公教育此前公告称,为了改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公司选择自建培训基地。从中长期来看,培训基地相比租赁场地的财务成本更低。

  中公教育目前已经完成共计10万余门专业课程,并且与全国各大高校和各行企业达到协作,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融媒体产业学院、数字文创产业学院等多个学院。根据数字化、信息化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公教育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在教学模式上,中公教育也深有研究,提升教学内容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智慧教学,同时教师也改变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公教育进行的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就是为了能够覆盖更为广泛的职场人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随着中公教育近日正式上线“中公优职”泛职业技能提升平台,为大学毕业生等就业创业人群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求职需求对接等培训服务。这是继中公教育成立职教事业部、调整团队架构后,对职业教育板块布局的又一次升级。

  “中公优职”平台致力于“互联网+”、“智能+”培训新形态,为就业人群提供职场素养、副业兼职、新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兴趣爱好等五大类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在“中公优职”平台上,中公教育结合新生代的就业新形势,首次推出直播营销、电子商务、宠物美容、短视频制作、摄影、插画、化妆等多类体系化在线课程。同时聚焦求职就业素质能力提升,推出情绪管理、职场沟通、团队管理等职场软技能,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拓展IT、智能制造、医疗、建筑等硬技能培训起步,到上线“中公优职”泛职业技能提升平台,表明公司在推进职业技能提升领域的规模化进程上再进一步。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产业被重视,未来职业教育,将承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公教育紧抓住这一机遇,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佚名 编辑:id020)
文章热词:中公教育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