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延迟到账”误导了多少人

时间:2017/9/14 10:25:23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移动支付“延迟到账”误导了多少人

  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各大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似乎为避免遭遇电信诈骗提供一份“后悔药”。有读者反映称,自己虽然选择了延迟到账,但依然未能避免被骗。笔者体验发现,在一些支付平台,所谓延迟到账功能,并不能实现撤销交易,一旦被骗选择转账,钱款依然会进入对方账户,只是延迟一段时间而已。

  去年9月,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规定,从当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这种“延迟到账”的规定可预防电信诈骗。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显然也是为了防骗。然而这些平台延迟到账服务,仅延迟,无法撤回,即受骗后不能直接止付。

  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后,曾受到网络舆论热捧。网络上,相关报道、操作指南不少。例如某地民警就指出,“可以提前设置微信转账延时到账功能,在意识到风险或者错误之前,可以找微信官方帮忙撤销转账,从而避免被欺诈或者失误操作的风险。”但从报道看,用户受骗后不仅打不通微信客服电话,即使打通投诉电话也无法撤销转账。

  这意味着,无论移动支付平台推出这一服务,还是某些网络舆论对此不理智地热捧,都误导了不少手机用户。新闻中的大三学生之所以被骗,就是因为“看到网上说设置延迟到账后,发现对方是骗子可以联系客服追回被骗的钱”。在此,笔者希望相关移动支付平台深刻反思延迟到账服务的实际效果,也希望某些追捧者对新生事物最好先体验再发声。

  对于设置延迟到账后仍不能止付的问题,腾讯深圳总部有关负责人曾给出三条建议:一是尝试与对方友好协商,收款人有返还的义务;二是协商未果又被对方拉黑,可报警处理,微信才能配合;三是若警方仍不能解决问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可见,延时到账设置只能为用户追回转错款争取更多时间,这进一步印证平台不能帮用户直接挽回损失。

  有律师表示,网络交易平台无权擅自返回交易,这话有道理。而在笔者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平台服务不完善:用户选择延迟到账服务时,没有提醒用户授权平台必要时撤消转账;在技术层面,有能力做到延迟到账,却似乎没能力撤销转账;另外,不能及时受理用户投诉,也缺乏处理这种投诉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延迟到账服务意义很有限,还会误导用户。

  当然,除了用户可以授权平台撤消转账外,相关政策法规其实也可以进行授权。比如,ATM转账24小时后到账,就是上述通知要求并授权的。如果相关规定也对移动支付平台延迟到账进行规范,授权平台在用户投诉时可以撤消转账,就能及时防骗。最好是政策法规与用户一起授权平台,并规范平台技术服务和投诉服务,才能防止诈骗犯罪,减少用户损失。

  移动支付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给各种骗子实施诈骗提供了机会。作为移动支付平台来说,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是,真正保障用户“钱包”安全。应该说,各大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延迟到账服务的初衷是善意的,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使得延迟到账服务的价值大打折扣。所以,移动支付平台需要完善服务,也需要与警方建立协作机制——如果平台不能止付,可寻求警方帮助。

(作者:佚名 编辑:ID022)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