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端制造业靠什么突围“成本困境”

时间:2016年06月02日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

 “华为外迁”事件渐渐平息了下来,但高成本对深圳制造业的冲击仍然值得我们警惕。作为最先开启经济转型的城市,深圳的现代“城市病”已带来企业营商成本的显著上升。未来,深圳能否突围成本困局,在高端制造业继续保持优势,是观察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窗口”。

 “华为外迁”事件已渐渐平息了下来,但高成本对深圳制造业的冲击仍然值得我们警惕。5月30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方面,深圳基于高端制造业优势连续第二年位列第一,但深圳的“城市病”指数也位居榜首。公共安全、交通拥堵、住房压力、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为深圳“城市病”最突出的四个方面。

  作为最先开启经济转型的城市,深圳上述“城市病”已带来企业营商成本的显著上升,并引发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一批高端制造企业基于成本考虑的产业链区域重构。未来,深圳能否突围成本困局,在高端制造业继续保持优势,是观察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窗口”。

  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是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的两个路径,技术创新是科研地位和基础的函数,而且受制度环境影响很大,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短期内难见效。因此,降低成本往往受到重视。目前,高成本阻碍我国经济转型已成众矢之的。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2013年的报告显示,过去10年,中国薪资、汇率和能源成本分别增长了187%、35%和138%,导致“中国制造”成本指数已接近美国。2015年底,我国将“降成本”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

  事实上,由于政府在土地、资金、人力上的全面补贴,在招商引资中作为“座上宾”的高端制造企业,事实上对某些成本上升是免疫的。深圳之所以在竞争力和“城市病”两个极端上都占据榜首,事实上就是政府全面补贴的结果。但是,薪资、物流、房价、房租等成本,属于制造业产业链、生态链的基础成本。这些成本上升,将导致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成本刚性上升。

  正如大家感同身受的那样,房价、房租对成本的影响是最大的。去年,深圳房价暴涨60%,今年春节后“租金重订”,物业成本显著上升。而物业成本上升又是人力成本、物流仓储成本和服务业成本上升的罪魁祸首。据安邦咨询研究,我国GDP略高于美国的一半,但物流费用为GDP的18%,超过美国(8.5%)两倍。研究表明,仓储和人工成本是物流成本上升的主因,而房价、房租占仓储和人工成本上涨60%。

  在债务推升投资的GDP模式下,房价上涨有很明显现金流和GDP效应,深受地方政府青睐。对深圳来讲,只有房价上涨,才能启动周期长、成本高的城市更新,这既是深圳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组成,也是挖掘城市空间的最主要渠道,地铁等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去年,深圳40.4%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自房地产开发投资。华为所在的龙岗是深圳城市更新规模最大的区域,去年及今年首季,开发投资占该区固定资产总投资的65%和70%,而制造业投资仅5%。同时,在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下,社会资本纷纷流向房地产。还以龙岗为例,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4.3%,但房价比去年初翻了近一倍。这就是为什么龙岗890多个工业区中,多数效益下滑,但很难给华为等实体企业腾出空间的缘故。

  土地越稀缺,政府土地供应越短视。作为最具国际色彩的公司,华为在研发、总部基地方面需要大空间,但短期投入产出明显不匹配,无法入政府“法眼”。除了实体外,就连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也被挤出。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深圳优质公共资源集中在中心区,华为所在的龙岗没有像样的学校和医院,更遑论环境优美的企业小镇。由此,实体和公共服务均面临“被空心”化的风险。

  实体产业在与楼市在争夺空间的竞争上往往败下阵来。华为科技城的内幕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确认的,即房地产盈利实在太丰厚,进而左右了华为科技城的走向。因此,并非深圳空间稀缺到只有高端服务业才能支撑,而是资本把房价炒高,活生生把实体产业挤出去了。

  硅谷是全美房价最高的地方,但高房价并没有动摇硅谷全球创新中心、智能科技王国的地位,苹果、谷歌、Facebook等巨头没有将总部迁往其他区域,相反却在硅谷大规模圈地建楼。近年来,Facebook花费3.95亿美元收购办公楼,苹果兴建占地面积超过280万平方英尺的飞船总部大楼,谷歌在去年花费10亿美元购买19处地产,未来还将新建250万平方英尺的总部。

  如果说,苹果、富士康迁往印度是基于全球产业链重构之考虑,那么金立、vivo和中兴等也迁往印度,就不能再回避国内成本困境了。我国还没有哪个城市奢侈到空间逼仄将实体挤出的程度。事实上,高成本不但是显性成本,还有隐性的体制成本,高企的学位房价格、医疗事故,近期频发的债务逃废、“JQK式忽悠招商”,都揭示了高企的体制成本。

  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超过90%,技术上越来越难突破,未来将进入新一轮艰难创新的孕育期。短期内,成本成了制胜武器,这也是各行业面临的共性。2015年,华为成了内地出货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逼得苹果13年来营收首次下滑,靠的是中低端的全面渗透,背后则是低成本的优势。事实上,这也是包括华为、中兴等高端企业在内,我国所有企业目前面对国际竞争的基本优势。未来一段时间,华为还要仰仗成本,但在苹果也在以产业链重构来降低成本的情形下,华为能否铸造常青基业就得打个问号了。近期,华为向智能手机“一哥”三星打响专利战,意味着华为坚守冲锋一个城墙的决心未改。为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降低成本是赢得空间的唯一选择。深圳高端制造业优势还在,但高成本阻滞效应已开始显现,深圳这次能突围吗?

(作者:佚名 编辑:ID009)

上一篇:5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