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有哪些历史文化内涵
原标题:“一带一路”有哪些历史文化内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封闭的孤立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合作体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这一植根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朝向世界的提法,鲜明体现了“一带一路”总体设计中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情怀。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活跃。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日益显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撼动旧有的“丛林法则”,成为新时代的发展主流。不过,由于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平衡,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激化了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态势,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地区冲突日益增多。“逆全球化”的思潮开始抬头,恐怖主义、核弹危机、难民潮等亦在不断威胁世界和平、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面对这一系列深刻的矛盾、冲突和问题,人类应当向何处去?发展之路在何方?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世界和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整套“中国方案”。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们看到了这一“中国方案”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大放异彩。中国有决心、有信心通过“一带一路”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这与其说是一条路,不如说是当代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哲学范畴与思想理念——对话而非对抗、合作而非博弈、共享而非独霸、共赢而非零和。
因此,在“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之中,不仅蕴含着中国深入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蕴含着中国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创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封闭的孤立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合作体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这一植根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朝向世界的提法,鲜明体现了“一带一路”总体设计中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情怀。它一方面建基于对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分析省察,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反思传承。
文明视野 历史情怀
不同文明间的封闭隔阂,阻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仅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纳粹德国在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同种族的文明差异时,采取了极端手段,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深重灾难。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在沉痛审视二战历史教训之后,指出:要克服现代文明危机,必须从“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也就是说,要将封闭一元的单文明主体,扩展为开放多元的多文明主体。只有在不同文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逐渐走向深入之时,文明的交流对话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当然,交往的前提,是对差异性的宽容,对不同文化历史的尊重。当前,持续的恐怖主义行为,正以其暴力表达,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究其根本,仍是西方扩张型的文明,未能真正与非西方的文明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对话。文明的隔阂与交流的闭塞,所导致的将是普通个体的灾难。正像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所写,“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我而鸣”。因此,化解文明冲突的最有效方式,并非以暴易暴,而是在尊重彼此文明差异的前提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并在积极的互动中,找寻最大公约数的彼此认同。
不同文明间的包容互鉴,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一种文明都在其复杂而丰厚的历史传统中,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精神与文明形态。这一文明形态又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构筑而成。因此,伴随着人类生命活动的变化流转,不同文明注定如同涌动的水流一般,相互交汇,相互激发,进而促进自身文明的更新重建。例如,在古埃及末期,埃及文明散播到了爱琴海流域,促成了克里特文明的崛起,进而塑造了古希腊灿烂的文化。在希腊化时期,文明的中心转移到了欧亚大陆交界处和两河流域,促进了东西方宗教的融合以及中东文明圈的形成。西罗马帝国末期,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了阿拉伯帝国。其后阿拉伯世界的翻译运动,又使得西方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为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织融合,打破了单一文明封闭僵化的体系,为人类绘制出了一幅多元文明的绚烂景观。历史学家赫尔德曾指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同的文化,创造了很多不同的文明,这是人类多元发展的根本属性。世界历史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虽则枝干分叉,但是深没于土壤之中的却是彼此相连的根系。当前的互联网络,已经让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超越了种族、国家、性别、年龄、阶层的障碍,由着共同的文明向往融合在了一起。在聚沙成塔的点滴分享与交流互动中,一种根植于多元文化基础的主体性力量正在不断生成,一种熔铸了多元文化特征的崭新文明样态正在不断形成。可以说,借助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创造、参与、分享、融合,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技术进步推动了文明创新,文明间的包容互鉴丰富了人类的本质属性。
立足传统 扎根文化
现代中国,既与世界文明同频共振,亦与古老的文化传统血脉相连。回望历史,灾难和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中华民族每一次都能在废墟中浴火重生,进而延续与开创生机盎然的文明形态。从根本上来说,这源于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兼容并包、反思互鉴。由今视之,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两次最为重大的文化事件,塑造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样貌、促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一是公元一世纪时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其二是近世以来西方现代文化的传入。
对外来文明的包容涵蓄,塑造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样貌。佛教传入之前的中国,曾有过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大思想家,竞相争舸、阐发言说,共同筑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其后,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它一方面激活了中国宗教文化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的古典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经过几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佛学义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得以完美融合。最终,本土化的佛家思想同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一同汇入了中华文明的汪洋大海,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中华文化绝非一个封闭的文化体系,而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文明体系。其文明内核,正体现为儒释道合一的价值典范:儒家讲入世之理、治国安邦之道。释道讲出世之理、修身养性之途。此种内外交互、身心合一的圆融达观,使得中华文明创设了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并于18世纪达到巅峰,被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称为全球的文明中心。
对外来文明的反思互鉴,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近世以来,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工业化的汹涌浪潮中,渐失高位。工具器物层面的疲敝落后,制度文化层面的保守僵化,使得中国陷入了落后的局面。这一次的文明交汇,不是在异文明之间的惺惺相惜,而是在民族奋起的号角声中展开的。背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这个庞大的文明躯体,开始奔赴于救亡图存与启蒙更新的复兴之路。一场又一场意欲挽救民族于危亡的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炸响惊雷,迫使国人睁开双眼,展望世界寰宇。及至抗日战争的烽烟燃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成立,这一古老的文明,在几乎成为一片废墟的土地之上,再一次实现了凤凰涅槃。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发展奇迹。尤其是在近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广泛吸收借鉴各种优秀的文明成果,将其内化为现代化的实践力量,进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超越旧有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探索跋涉之后,终于成功实现了现代转型,重归世界文明大国之位。
源自中国 面向世界
展望世界,是为了反观己身;回顾过去,是为了前瞻未来。我们的历史、传统、文化奠立了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而在与不同文明多层次、多维度、多样态的融合交往、吸收借鉴中,现代中国的文化面貌、发展路径才得以不断呈现。由此观之,想要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明的巨型国家向前发展,必须要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而绝不能自我封闭、固步自封。中国在历史上,曾以一种胸怀广阔、兼收并蓄的天下主义情怀,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走向。当今中国的发展,亦是要在延续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多元文化精神,使其成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资源。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就是普照天下的光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必须建立在全人类的视野之上;世界文明的更新转化,也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带一路”是当代中国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中所蕴含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理念,对于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不仅在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与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且在于造福全世界的人民,推进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样一种宏阔高远的战略眼光、深邃厚重的历史责任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使命担当,更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伟大探索。
上一篇:世界文化遗产的营养价值
下一篇:旅游业站上“风口”背后
- 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将于10月10日2020.10.09
- 海象新材9月30日于深交所中小板上2020.09.29
- 世华科技9月30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2020.09.29
- 共创草坪9月30日于上交所主板上市2020.09.29
- 福然德9月24日于上交所主板上市2020.09.23
- 建业股份积极回报股东业绩好于预2020.08.28
最新文章
-
国内油价今日或年内
原标题:国内油价今日或年内第七次......
-
文化部:到2020年 公
原标题:文化部:到2020年公共图书......
-
互联网企业大咖解密
原标题:互联网企业大咖解密:“大......
-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
原标题: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初露端......
推荐文章
-
国内油价今日或年内
原标题:国内油价今日或年内第七次......
-
文化部:到2020年 公
原标题:文化部:到2020年公共图书......
-
互联网企业大咖解密
原标题:互联网企业大咖解密:“大......
热门文章
-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
原标题: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初露端......
-
儿童文学:文学性与市
原标题:儿童文学:文学性与市场性......
-
一文看清BAT人工智能
原标题:一文看清BAT人工智能布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