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影响有限 股市或成资金避风港
继春节前提高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10个基点后,央行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又提升了逆回购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尤其是SLF隔夜利率,一次上调35个基点,这让市场短期失去了方向。其实,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在成形,恰恰为股市指明了方向。
从政策取向看,这次上调利率幅度比较低,其作用就是在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同时,使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成本比原来要高一些。也就是所谓的“变相加息”,不同于通常意义上央行直接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而是央行定点或者在特定环节将流动性成本略微抬高。它体现了央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考虑和方向,让市场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到,新货币政策框架体系正在成形,偏宽松回归稳健中性不代表步入加息周期。当前,央行隐性“加息”被过度解读。
从央行操作目标看,这次隐性“加息”更像是以防风险和“去杠杆”为主要目标,并非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胀。就前者来说,2017年中国经济仍然处在“经济出清”和“筑底”过程中,不存在经济过热。如果持续的、大力度的加息,将会遏制民间投资和居民耐用品消费,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有可能重返下滑通道;就后者来说,也不存在高通胀的可能。业界预计2017年食品价格涨幅将会有明显的回落,假设2017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中的非食品处于目前2.0%的高位水平,食品处于3.0%的水平,全年CPI涨幅也只有约2.0-2.2%。2017年通胀形势并没有严重到需要不断加息来抑制通胀的局面。
再从经济大局观察,今年的政策核心要点是守住两条底线,一是稳增长,二是防风险,连续加息会导致资产泡沫的破灭,从而触发系统性风险,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只是提“去杠杆”,而没有提“去泡沫”。
进一步分析发现,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并没有“去杠杆”的说法,分析人士认为,这只是短期货币政策通过“加息”影响市场预期以起到“去杠杆”的作用,但是这并非“去杠杆”的长效机制,金融去杠杆还需更加微观、更加审慎的金融稳定调节机制。
从国内楼市、债市、股市具体表现来看,目前股市表现相对稳定。首先股市自2015年已先于楼市、债市调整,目前位置处于合理估值水平;其次,股市本来就是个多因素影响的市场,很难单方面因素影响全局;再次,目前债市、楼市对“去杠杆”反应较大,从长期来看,资金将有望从楼市流出,股市将受益于资金的回流。这样一来,A股反而有可能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从当前国际大背景来看,这次中国隐性“加息”更像是美联储加息的应对之举。但是,从全球股市表现观察,在加息、大举基建等的一系列举措下,美国三大股指都创出历史新高。而进入2017年,欧洲股市踏入牛途,英国股市创出新高。投资者大可不必过度解读央行的“加息”之举,目前位置也不存在对A股过度悲观的理由。
上一篇:A股年报能否像H股年报那样"亮"起来?
下一篇:没有了
- 再融资制度迎来新变局2017.02.06
- IPO审核1月份通过率为83.33%2017.02.06
- 央行加息式放水2017.02.04
- A股年报能否像H股年报那样"亮"起2017.02.04
- 多因素支持鸡年股市引吭高歌2017.02.03
- 证监会1月20日核发10家企业IPO批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