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当前到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现实情况看,经济转型越来越高度依赖于社会建设,依赖于尽快补齐社会建设方面的一些短板。在这个背景下,《“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不仅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重大任务。
2003年SARS危机后,各方开始关注社会建设的短板,一些智库率先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十八大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形成框架,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城乡居民对公共服务数量、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效率低下等问题。“十三五”时期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思考的是,10多年前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是政府的社会职能还不到位,缺位的地方还比较多。“十三五”时期,在政府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财力支出后,在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何在?
笔者认为,从现实情况看,“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要放在机制建设上,放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上。因此,要在发挥政府兜底作用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形成既保障基本供给、又提升供给效率的可持续的体制机制。
比如,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一些领域的开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是推进去行政化,转型成为公共服务的专业生产者。事实上,尤其是对于养老服务这样供给极为短缺的项目,不可能依靠政府来完成投资。能否尽快形成多元投资的格局,对缓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短缺有着重要作用。
有人会担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会不会再度导致价格上涨、过度市场化,从而加大城乡居民负担的问题。客观地看,上世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某些开放,是在政府兜底职能不到位的情况下推进的。当前,政府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兜底作用越来越强,这和当初某些领域的市场化完全不同。
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核心是多元主体生产、政府购买服务、供给端竞争、需求端保障。如果这个方面的建设能够突破,既可以形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项目储备,又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
- 旅游上市公司国企改革加速2016.04.14
- 智能装备改变生活 创造改变生活2017.03.06
-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7.03.06
- 5500亿元减税降费“红包” 扶持企2017.03.06
- “外资撤离”不成立 2017是外资来2017.03.06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领世界新秩序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