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制造强国建设需要完善金融体系
建设制造强国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宏大目标,支持制造强国建设同样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此,《指导意见》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发展和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内容。
近日,“一行三会”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目标,是按照《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和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重振制造业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这一理念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重新得到各国的重视和认同。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的目标仍然较远。国务院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为未来10年的制造业发展制定了行动纲领,但在通往制造强国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困境的出现,大多与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自由化单兵突进所引发的资金“脱实向虚”有关。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而金融支持必须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去除泡沫经济产生的土壤,驱动资金“脱虚向实”;二是形成有效支持制造业的金融体系,解决制造企业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主基调下,监管部门多管齐下,针对监管空白和盲区,通过MPA和监管升级等多种措施控制空转需求,倒逼资金脱虚向实。未来随着监管体制的调整和优化,监管套利的空间将不断收窄,金融自由化单兵突进的状况将会明显改进。
当然,消除泡沫经济产生的土壤,只是为制造业的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和社会环境。接下来,还应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去除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创新等方式,不断增强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高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以此来吸引逐利资本进入。
完善支持制造业的金融体系
建设制造强国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宏大目标,支持制造强国的建设同样需要完善金融体系。实际上,《指导意见》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发展和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内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支持重点方面,应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有多种融资渠道,并不需要额外关注,目前迫切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恰恰是技术密集型和中小型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核心基础零部件等“四基”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绿色金融业务、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等,更应成为下一步金融支持的重点。
体系构建方面,不同金融机构各有侧重。对于银行业而言,应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形成金融服务协同效应;对于证券业而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充分发挥股权融资作用、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制造领域资产证券化等;对于保险业而言,要积极开发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并扩大保险资金对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集团可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并加快制造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发展。
业务创新方面,应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尤其是银行业,作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创新:体制创新方面,可探索建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或者在先进制造业聚集区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管理创新方面,可考虑将技术、人才、市场前景等“软信息”纳入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结合“三表”、“三单”、“两品”等非财务信息,完善尽职免责管理制度;模式创新方面,稳妥有序地推动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为科创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产品创新方面,大力发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等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对外合作方面,应支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未来的战略重点,也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支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方面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贷款、项目融资、出口信贷等多种方式,为制造业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组织保障方面,相关部门之间应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首先,建立和完善工信部、央行、银监会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合作平台,深入推动产业和金融合作;其次,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对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成绩突出的金融机构要优先予以支持,并进一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最后,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政府性担保基金、应急转贷基金等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领域的信贷投入。
目前,“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领域”,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建设制造强国也已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过程中,监管层、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应同心协力,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不断优化金融支持方向和结构,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由大变强”。
上一篇:动用市场的力量 中国经济复苏获得动力
下一篇:理性看待一季度中国经济“开门红”
- 为企业减负当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2017.04.13
- 旅游上市公司国企改革加速2016.04.14
- 理性看待一季度中国经济“开门红2017.04.18
- 支持制造强国建设需要完善金融体2017.04.18
- 动用市场的力量 中国经济复苏获得2017.04.18
- 工业经济迎来久违“暖春”2017.04.18
最新文章
-
雄安概念H股大涨 多
港股预热开启热炒模式4月1日,国务......
-
一带一路将成全年投
最近,无论是作为国家战略还是作为......
-
步长制药年报出炉 脑
中国上市公司网讯3月27日晚,步长......
-
陈伟雄:柏堡龙•衣全
3月25日,DHUB设计汇2017/18AW开幕......
推荐文章
-
雄安概念H股大涨 多
港股预热开启热炒模式4月1日,国务......
-
步长制药年报出炉 脑
中国上市公司网讯3月27日晚,步长......
-
陈伟雄:柏堡龙•衣全
3月25日,DHUB设计汇2017/18AW开幕......
热门文章
-
一带一路将成全年投
最近,无论是作为国家战略还是作为......
-
步长制药年报出炉 脑
中国上市公司网讯3月27日晚,步长......
-
陈伟雄:柏堡龙•衣全
3月25日,DHUB设计汇2017/18AW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