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门红”背后的隐忧

时间:2017/4/21 8:47:50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当下市场对我国经济走势分歧较大,乐观派认为“新周期已来临”,悲观派认为“只是短暂反弹”。综合宏、微观数据来看,向好的因素确实增多,良好的开局也为全年实现6.5%左右的目标增速腾挪了较大空间,然而开门红背后隐忧仍存,实质性需求尚未起来,反弹非反转,新周期难现。

  回头看,去年底市场对经济一片悲观,主要逻辑有三: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失速、购置税提升后汽车消费放缓以及“去杠杆、防风险、抑泡沫”基调中监管趋严。今年2月以来,随着一系列经济数据不断走好并大超预期,乐观看法多了起来,主要理由有四:其一,商品房销售(一二月)和地产投资仍旺,“一二线控房价增供给、三四线去库存”,地产投资有保障;其二,企业盈利高增,制造业投资回升,供给出清,产能周期启动;其三,地方政府投资目标高位+PPP项目带动+工程机械销售火爆,基建投资强劲;其四,全球经济复苏在即,我国外需回暖,贸易好转。事实上,就当前我国经济现状而言,悲观的逻辑一直没有消退,乐观的理由其实欠缺支撑。

  首先,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好转主要是依靠供给收缩下PPI上涨带动,实质性需求并未起来。其一,本轮PPI上涨主要集中在煤炭炼焦、石油、冶金等上游行业,大部分中下游企业涨价能力有限,说明中小游产能依旧过剩或者是需求不足。其二,PPI与CPI走势持续背离,PPI与CPI剪刀差走阔,PPI向CPI传导效应仍弱,需求疲弱是要因之一。其三,剔除价格因素,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并不明显,如本轮工业企业实际盈利增速(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PPI累计同比)回升并不显著,1-2月实际存货增速(产品存货累计同比-PPI累计同比)自2003年以来首次告负。

  其次,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只是迟到不会缺席。去年国庆以来各地实施调控,房地产销售应声回落,经验规律表明地产投资滞后地产销售2个季度左右,按说今年二季度起房地产投资将开始下滑。诚如乐观派的第一个理由所说,现在往后看,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时点和幅度的确会比预想的要好不少。然而,考虑3月17日以来新一轮调控升级,商品房销售将进一步萎缩,对地产投资的拖累效应将在二季度末三季度中全面显现。

  再次,制造业投资复苏不明显,补库存已近尾声,产能周期难言启动。2016年下半年制造业投资触底反弹,更多的是统计上“好看”,扣除掉辽宁“挤水分”效应后,制造业投资增速只是小幅改善,如果进一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趋势上表现为逐步下滑甚至负增长。同时,PPI已经见顶回落,3月PMI成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也均较上月下滑(此前均连续3月回升),再结合经验规律,预计本轮去库存将在年中结束。由于制造业投资并未实质性反弹,中长期的产能周期启动还有待时日。

  最后,基建投资难以走高。其一,与制造业投资一样,基建投资同样存在辽宁的“挤水分”效应。其二,过去三年地方政府投资目标实现度只有4成左右,即便考虑到今年地方政府投资热情提高,“大干快上”的情形也不太可能出现。其三,有研究发现,从PPP 项目生命周期来看,本轮PPP项目的落地集中在去年底今年初,基建投资的高峰预计将在二季度开始下滑。其四,2016年四季度以来工程机械销量暴增,更新换代和限超载政策应是主因,终端需求的提升并未看到,佐证之一是柴油的产量和销售没有回升。

  上述之外,地产销售下滑叠加一季度汽车销售已开始走弱,“双轮”不再意味着消费将总体疲软;受制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并不牢靠的复苏基础,进出口更多只是边际好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亮丽表现为“去杠杆、防风险、抑泡沫”的监管主基调提供了好的氛围,强监管之下货币将实质性收紧,信贷规模很大可能缩水。

  鉴于此,研判未来经济走势,有必要留一分清醒少一分醉。我国尚处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下行压力依旧不小,短期反弹并非反转,我国经济迈入新一轮周期有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更大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站在现在时点往后看,无疑要比去年年底更为乐观,全年保增长压力已然小了很多。

(作者:佚名 编辑:ID009)
文章热词:经济 开门红 隐忧仍存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