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下一站齐鲁资管 董事长章飚撰文欢迎

时间:2016/12/3 9:54:44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网

  海通证券12月2日晚公告,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书面辞职报告,李迅雷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及首席经济学家职务。

  旋即,市场有传闻,齐鲁资管将成为李迅雷的“下家”。而齐鲁资管董事长章飚在晚间发布《迅雷无须掩耳》一文,则证实了这一传闻。

  以下为章飚文章《迅雷无须掩耳》

  文/章飚

  前段时间,上海九三金融委聚会,我和李老师碰在一起。那时的我已经到了齐鲁资管一年多,时运共济,小公司经营得还不错。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有没有兴趣一起玩,现在齐鲁资管这个小公司挺好玩的。”

  “我能干什么呢?”

  “还是做研究吧,宏观研究,产业研究,天马行空地做研究。”

  “好吧,可以考虑啊。”

  于是很快,李老师就答应到齐鲁资管这个小公司来作首席经济学家了。

  我还没仔细问过李老师,也许李老师认为研究就是研究,买方卖方差不多,因为他在卖方证明了自己太多次,换个位置作玩家,应该挺好玩;还有,想必他比较看好券商资管公司未来的发展,想亲身体验参与其中,哪怕平台缩小了很多;当然,我们之间的信任与交情可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吧。

  对我而言,李老师有多种角色——我觉得下面的回忆也是一种对我们未来的合作畅想——将来只是过去的自然延续。说到底,资管管理是一个人本的行业,人与人的相互吸引化学反应才是最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不忘过去的经历从而可以笑着看将来。

  面试官李老师

  那是1999年。519行情爆发那年,第一部证券法颁行那年。

  我是一个30岁才硕士毕业的在读博士生。

  满怀豪情地去参加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面试。

  这公司著名到什么程度呢?深圳这个城市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这个公司地址,宝安机场下了飞机,排队上了出租车,直接说:“师傅,去君安证券。”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就会自信满满地把你带到春风路5号那个七层小楼旁。

  办公室是个开间,像一个改造过的大厂房,面貌一致的格子工位挤挤挨挨。面试我的先生坐的是靠近窗子的格子,比一般格子大的主管位。

  他坐在桌子的那边,很帅:大高个,白净,儒雅,像一个教书先生。听着大家都叫他李老师,我也叫他李老师,这一叫就叫了快20年。

  面试谈话是从我的硕士论文股价均线的有效性开始,接着谈数理模型在股市研究中的可能性,还谈到了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一系列统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他告诉我:“你可以进这个公司了。”

  就这样,我来到了我心目中证券研究的延安——君安研究所,金融工程部有了我这一号。

  所长李老师

  很快李老师就变成李所长,带领我们“让机构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

  李所长领导下的研究所宽容到放纵,自由到过火。北大有个BBS叫三角地,研究所有个BBS叫自由论坛,市场部的研究员但斌(没错,就是你认识的那个但斌)和张sir在自由论坛上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其实他们工位是面对面的,中间只隔了一个高不到1米的板子,物理距离最远不超两米,但是两位高人从来不用嘴巴吵,都在自由论坛上笔谈。

  这种欢喜冤家远不止三对五对,讨论的内容也不只是市场、行业、股票,美粉美黑、时事八卦、军事政治都是讨论标的。

  李所长很少参与讨论,但从来也不制止,相反他还很享受这种吃瓜群众角色的妙处。

  每天中午,他带头,我们集体下四国军棋和围棋和帝国时代。

  我们都有做自己的自由,也都有做自己的胆量。

  被“轮值”的李老师

  我有时胆量是挺大。

  最过分的是一次轮值所长事件——我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向李所长提出来,在研究所内部应该设立一个轮值所长,一来替他分忧,二来辅助他决策,可实际上也是分了他的权,想坐他那个办公室。

  ……李所长还就答应了,设立一个轮值所长,权力还挺大,我好像还轮到过一次,我当时没有顾及李老师心里怎么想的,反正没有人受到了任何打击报复,大家很高兴地在干这个事。

  研究员们在李所长的领导下,玩得很尽兴,业绩也很好,在2003年新财富评选中前,26个行业,居然有11个一名,得了第二名,第三名的都有点不好意思,感觉对不起李所长给予的、完全的自由和放纵。

  2004、2005年的新财富评选,我们还是高歌猛进。在2005年的评选中,李老师领导的研究所获得了中国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几乎有一半落到我们研究所。

  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奖杯堆满了半个大圆桌,一堆获奖研究员的笑脸在奖杯的后面。

  做自己的感觉还不错。

  二次创业的李老师

  数年前李老师离开了辉煌的国泰君安研究所,到海通证券研究所工作。

  对于这个决定,我们很多朋友都是不理解的,因为当时的海通研究所研究水平不是太领先,新财富第一好象只有一个行业,大家都怕李老师去了会受委屈,太累,还有万一干不好,毁了一世英名。

  去了以后,李老师干活的拼命劲,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五十几岁的人看起来跟二十岁的小伙子一样。

  记得有一次李老师还跟我抱怨研究员们的工作太没激情,所以想请我去给研究员们讲一堂课,就讲如何有激情地工作,我也真的同意了。

  在海通证券的一个大会议室里面,一百几十号人听我一个局外人热情澎湃地讲——如何有激情地工作。大家都挺爽的,想想还有不少听众后来在李老师培养下得到新财富第一名,我现在都还觉得挺爽的。

  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海通证券研究所几年内就成为了国内证券研究机构翘楚。

  过程没有仔细问过,想必李老师还是为很多人做自己提供了大力支持。

  首席经济学家李老师

  这段要留着以后写了。其实写不写也不打紧,这十七八年我们一直玩得很开心,有胆量做自己,把自己做得不错,也逐渐有能力为很多个“自己”提供做自己的支持。估计以后仍然如此。

  还是有点激动,因为又要一起玩了。

  列队欢迎李老师!

  迅雷无需掩耳!

(作者:佚名 编辑:ID202)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