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营造创业氛围 打造三大核心竞争力

时间:2016/11/4 8:36:00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天风证券董事长余磊,这位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虽然能言善辩,却非常低调,过去10年未曾接受过媒体的专访。

  如今,天风证券作为证券行业的一匹黑马,以创业热情和类合伙人机制吸引了大批行业精英加盟,业务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误解。

  日前,余磊首次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专访,回应了当前最受关注的人才引进模式和激励机制,并表示“研究是核心能力”,天风证券将打造“财富管理、机构客户、IT服务”三大核心领域的竞争力,并发展成为一流投行。

  绝大多数金牌分析师都降了薪

  上个月,天风证券研究所正式亮相,网罗了包括赵晓光在内的至少10位新财富获奖分析师。加上此前在固定收益、资管、风控等方面的人才布局,一时间关于天风证券高薪挖角的传闻甚嚣尘上。

  对此,余磊首次正面回应,“绝大部分加盟的金牌分析师到天风薪酬都下降了,从固定薪酬来看,说这些人为了高薪而来是不完全准确的。”

  余磊向记者分享了他对人才的看法。他表示,证券公司既无厂房,又无机器生产线等固定资产(除了办公场所和IT系统),最重要的就是人。以前是“资本支配论”,人为资本服务创造收益;但现在已经转变为“资本跟着人才走,才能创造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决定了天风证券在对待人才上的态度,以及利益分配的优先次序,客户优先,员工次之,最后才是股东。

  但只谈情怀显然不能解释天风对人才的吸引力,余磊表示:“天风提供的是符合市场化标准的薪酬,激励机制比较灵活,营造内部的创业氛围。在合规风控的前提下,给一批有产业研究热情的分析师类合伙制的机制和平台。”52%的员工是85后

  这种内部创业氛围既体现在考核机制上,又体现在团队构成上,除了外部引进之外,天风证券特别重视年轻团队的培养。记者在天风证券总部的感受是,这家券商类似互联网企业,充满了年轻创业氛围。

  “天风高管团队成员73%是70后,员工52%是85后。”余磊透露,该公司近些年启动的“双百计划”对青年骨干员工进行培训,这批85后由引进的业内精英带队,只要不犯颠覆性错误,10年后这支队伍就会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过去两年,天风证券在固定收益、研究所等重点业务领域先后引进了翟晨曦、赵晓光、徐彪、文浩等一批领军式人物,相关业务板块发展迅速。

  “我招人特别看重基本的文化价值观是否一致。”余磊说,天风证券地处武汉,武汉金融的实力与其在全国的地位并不匹配,主要原因还是缺少金融机构,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天风证券从最早70人~80人发展到现在2000多人,主要业务部门也依然分布在北京、上海,其中仅500多人在武汉。

  研究是核心能力

  天风证券成立于2000年,目前注册资本46.62亿元,综合规模已经跃居中等券商行列。旗下有天风天盈、天风天睿、天风期货、天风创新投资4家全资及控股一级子公司,1家境外子公司——天风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我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也会有大的发展机会,一定会诞生一流国际投行。”余磊表示,在这种趋势下,天风证券希望能成为一家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打造以下三大核心领域竞争力:

  一是财富管理能力。余磊认为,我国的财富管理刚刚起步,随着居民财富积累有保值增值的需要,个人资产配置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提供真正有需求的产品帮客户赚钱才是资管机构该做的,而不是发行一堆不赚钱的产品去赚客户的钱。

  二是机构服务能力。“研究是核心竞争力。”余磊表示,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天风聚集了一批有产业链研究理想的分析师,希望能为产业及上市公司找到转型升级的方向。研究实力决定定价能力,天风的直投基金也正在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在合规风控的前提下正在朝大投行目标迈进。

  三是信息技术(IT)服务能力。余磊介绍说,未来天风将发展强大的IT服务,实现零售业务互联网化。

  对于市场关注的研究所的投入能否实现盈亏平衡的问题,余磊的理解是:虽然行业排名靠前的研究所才能盈利,但要打造一流大投行,一流的卖方研究所必不可少,长期来看天风有信心实现研究的价值。

(作者:杨庆婉 编辑:ID202)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