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与难点

时间:2019/3/12 11:03:48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网

  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做了重要讲话。在当前关键时期重新全面阐述金融地位,在经济金融“共生共荣”关系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进行具体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总结和反思基础上对社会问题的回应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总结和反思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金融改革、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后,针对“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而进行的重大战略选择和部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认识、战略和具体部署等方面,对市场所关心,尤其是担忧的问题都有所回应。

  1.在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关系中找准金融定位。在前期“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单方面强调金融对经济的关键作用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的表述,并且进一步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目前的概括,经济与金融构成良性的双向循环,更全面更准确。在这种认识下,既重申了金融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核心竞争力”、“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也不会使得金融承受“不能承受之重”。合适才是最好的,按照金融的内在功能合理界定其地位,才能最有效地发挥金融作用。正是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才会强调“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回到“立中有破”的轨道。有助于消除一边倒的、运动式“严监管”,主要集中在金融端“去杠杆”,就风险而暴露风险、就杠杆而去杠杆的市场担忧。

  2.尊重市场规律。强调“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我国金融的发展有过深刻教训,出现过“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情况,我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也有过一些失误,如大量同方向的政策同时实施带来市场共振、片面理解影子银行的作用等。及时反思、纠偏是保证“不忘初心”的技术性保证,其依据根本上是市场规律,是基于中国实际特别是市场,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理解,是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二、对金融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第一次提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我国改革的一条主线,其核心内容随着改革推进和环境变化,已有重大变化,从“三去一降一补”,到“破立降”,再到“巩固、增强、提升、畅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等方面大有可为。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字面意义理解,仍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和“改革”三个方面。“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表明重点在“供给”,属于“能力建设”,在金融业的供给体系,如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为高质量经济增长提供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功能,这是相对信用扩张的“需求管理”而言。“结构性”则强调带有框架性、行为层面的根本性变革。万事万物总是表现为某种结构,结构是认识的呈现,也是实现某个系统功能的基础(结构总是与功能设定相适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三个维度强调“结构性”,一是认识层面上,强调金融本质和市场规律。二是“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明确“融资结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的“合意”结构调整方面。三是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精准金融服务”和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民营企业”的“精准支持”。“改革”则与“政策”和“调控”相区别,着眼于制度和体制机制。

  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和难点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容上涉及“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两方面。其中,金融发展又侧重于“回归本源”和“结构优化”两方面;风险防范则重点在于“基础设施”、“人”、“制度”和“钱”四个方面,特别强调人和制度,集中体现为监管能力和制度。对于具体落实,银保监会提出了五方面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证监会也正以科创板为契机推动基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屋建瓴的统领性战略部署,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一些关键难点需要发挥智慧来探索和解决。核心是如何“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其中中国实际,既包括中国特殊的体制机制和文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的特定目标要求等,也包括过去不成熟、不规范运作造成的市场结构、运行现状等。如何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有序过渡到与我国体制机制、文化等相融合,又符合金融本质和规律的理想模式、结构上,是当前的关键和难点。国际上经验并不多,需要我国自己探索。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平衡精准服务、支持和尊重市场规律之间的张力。从根本上说,精准服务、支持和尊重市场规律是一致的,只有实现了对建设现代化经济有重大意义,对高质量增长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领域、区域和群体,高质量有效率的金融服务,经济和金融才能真正良性互动。但在具体和短期内,两者仍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在目标、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甚至在文化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融合并产生新的机制需要长期反复过程。

  二是如何平衡监管理念、监管能力和监管激励约束机制。技术特别是底层技术突破,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给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监管带来全面的挑战。监管是以更有效发挥金融功能为立足点,重点在直面风险并设计出分工合理,尽可能保持市场活力又有效管理风险的监控体系。因此什么才是合适的监管理念,应培育哪方面的监管能力,如何平衡监管体系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极其重要。

  三是过渡性制度和政策体系的设计和执行。现实不是非黑即白,是灰色和五彩的,因此理论上和原则上的方向,在现实执行过程中还不得不接受考验,这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兼具刚毅和包容,甚至上升到慈悲的大智慧,但又是立足中国实际,“不离世间觉”实现成功的关键。

  (本文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原标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与难点)

  版权说明: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上市公司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陈道富 编辑:ID020)
文章热词:金融,改革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