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智毅:鼓励信托公司上市

时间:2017/3/15 11:25:55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 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鼓励信托公司上市)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信托业在饱受诟病中成长为第二大金融子业,但是这一行业仍遭受偏见。

  “坏孩子”的印象,来自于信托史上的六次整顿。但其实自2001年《信托法》出台,尤其是2007年“新两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颁布后,信托行业逐渐步入良性、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多方奔走,回应“通道业务”“信托公司条例”“信托登记制度”等市场热点,向外界传达真实的信托业,消除误解、偏见。

  3月10日的北京市春意盎然,邓智毅一袭黑色西服、打着深红色领带,快步走入位于央行东侧的北京市长途电话局三楼,并在此接受了记者专访,对信托上市、信保基金运行状况、信托转型方向等系列问题进行解答。

  邓智毅称,信托上市需要银监、证监、交易所等多部门配合、支持,银监作为“准出”部门,鼓励信托公司积极介入资本市场。

  邓智毅曾在央行总行和银监会从事金融宏观调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业监管工作。历任银监会监管一部副主任,山西银监局局长,湖北银监局局长等职。

  2015年银监会分设信托部后,当年7月邓智毅出任信托部主任。其任职两年间,信托业规模以“每季度一万亿左右”的速度不断壮大。截至目前,信托业“一体三翼”全面建成,“八项分类”正在推进。

  邓智毅称,“八项业务”的试点工作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展开,目前处于报名阶段,之后会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试点。首批试点公司的基本要求是,具备较为完善的风控能力。“试点后,‘八项业务’的全行业推进还没有时间表,具体要看试点情况。”

  “截至2016年底,信托资产规模达20.22万亿,规模大的同时责任也很大,怎么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作为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的。”邓智毅称。

  邓智毅认为,信托业的转型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一是突出信托主业,明确战略方向;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深耕八大业务;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发展质效;四是健全市场机制,提高风控水平。

  “不要成为银行的影子”

  记者:您近期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邓智毅:当前最迫切的事情是推动信托登记公司正式运行。

  去年经过多方努力,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信登,这是信托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产品登记、发行、流转,以及行业监控都可以依托这个公司进行,所以我们现在正组织力量,推动平台尽快上线运行。

  正式运行以后,“一体三翼”格局将真正形成。“一体”即银监会监管为主体,尤其是专门成立的信托部;“三翼”即信托行业协会、信托业保障基金、信托登记公司,如此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对信托业进行有效引导、监管、保障。

  记者:自2015年7月份以来,你出任信托部主任一职已近两年,如何思考信托的转型发展方向?

  邓智毅:任职一年多以来,资管行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信托业基本以“一个季度一万亿”的规模快速发展。发展速度当然重要,但速度背后的可持续性更值得关注。

  我认为,信托业的转型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突出信托主业,明确战略方向。首先要回归信托主业。目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都给了信托公司通过发挥制度优势、回归信托本源来做大做强信托业的历史机遇;信托公司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专注于信托、专业于信托、专长于信托,不要将信托公司做成投资公司,不要将信托业务做成影子银行,不要成为银行的影子。

  其次,要把握好发展速度。信托公司要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战略选择,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摒弃“速度情结”和“规模意识”,特别不要以做通道、加链条等“脱实向虚”的方式来实现快速增长。再次是要承担社会责任。

  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深耕八大业务。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发展质效。四是健全市场机制,提高风控水平。

  记者:信托业内增资不断。您如何看待增资后,信托固有资本扩张与信托回归主业之间的关系?

  邓智毅:增资有利于增强信托公司资本实力,因此只要符合法律、法规,我们都欢迎。我认为,自营与主营业务是两条线,“桥归桥路归路”,自营资本金的增厚与主营业务开展之间的冲突不是那么尖锐。

  鼓励信托公司上市

  记者:当前不少信托公司有意上市,但信托上市之路一直颇为坎坷,有业内人士指出,信托的私募属性、轻资本、主业不清晰是多年未有上市的原因。从监管角度,如何看待信托公司上市?

  邓智毅:信托公司上市涉及到多个部门,银监、证监、交易所等,除银监“准出”外,还需要证监的“准入”,因此全流程走完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共同支持。

  我们鼓励信托公司积极介入资本市场,第一有利于建立动态的资本金补偿机制;第二有利于促进信托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第三有利于丰富资本市场投资主体标的。

  过去信托公司主业不是很突出,历次金融整顿中,信托公司确实是首当其冲,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教训、摸索、探索,全行业从近千家归并到68家,一方面牌照含金量提高,另一方面各家公司都逐步深化自身战略、业务模式、主攻方向、资源禀赋。近年来信托公司利润非常可观,也从侧面说明过去的短板正被补上。

  记者:信托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一直是监管鼓励的方向,但信托计划持股却面临IPO退出难题,近期多家三板挂牌企业均面临信托持股反馈,目前在这方面是否已有研究?

  邓智毅:国家产业政策确实需要信托业积极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在科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信托持股需要退出,过去信托计划持股一直面临着退出难题。

  这些年,信托公司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方面利用信托天然投贷联动优势以自有资金介入;同时部分公司通过成立专业子公司,将投资主体合法化。

  目前我们也在积极调研,尽快出台一个有关信托子公司的管理办法,使其规范化,阳光化;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协调证监部门,希望尽快能把窗口打开。

  记者:信托公司条例业内期待已久,目前进展如何?

  邓智毅:实际上,在现行信托业监管法律体系中《信托法》是关系法,信托公司可以运用,其它主体也可以运用,另外《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仅授予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权,但没有具体的监管规则,使得信托业日常监管主要依靠银监会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在法律和部门规章之间,缺少一部全面规范信托公司业务和监管的行政法规;另外近年来,信托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亟需国务院层面颁布的条例指导、规范行业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条例出台,初稿起草以后已经报给国务院,国务院转给了国务院法制办,近期专门组织我们进行多次调研论证,逐条进行预审。我们也非常希望这个条例能早日出台。

  信保基金规模821.09亿

  记者:目前信保基金发展情况如何,部分信托公司反映目前信托业保障基金缴纳比例略高,未来是否会微调?

  邓智毅:2015年4月,信托公司开始第一期保障基金认购工作,截至2016年末,全行业已累计完成八期认购工作,保障基金余额808.47亿元,其中:按新发行资金信托的1%认购769.93亿元,按净资产余额的1%认购38.10亿元,按财产信托实收报酬的5%认购0.44亿元,行业维稳基金初具规模。

  基金资产稳步实现保值增值。截至2016年末,保障基金资产规模821.09亿元,累计实现投资收益20.74亿元;同时,保障基金定期向信托公司结算基金收益,自运行以来,已累计向信托公司分配基金收益7.64亿元。

  两年多来,信托业保障机制总体运行顺利,初步发挥了行业“稳定器”作用。下一步,银监会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对信托业保障机制进行后评价并修改完善有关制度,以促进信托业保障机制更高效地发挥作用,推动信托业持续稳健发展。

  记者:刚性兑付已成业内难以回避的话题,由于信托背后是众多投资人,涉及到行业健康发展,甚至社会稳定。作为监管者,您如何看待刚性兑付?

  邓智毅:投资者将钱交给信托公司,当然希望保本保收益,但金融是跟风险打交道,不能保证绝对安全。新的信托公司“八大业务”分类中,有股权、债券、标品信托等,因此各类产品要明确标识,并对投资者讲明风险,把话说在前面利于理清信托责任,这一点非常关键。

  对于刚兑,也不应追求打破而打破。如果出现纠纷,尤其是对合同理解偏差产生的误解,若信托公司、投资者双方能够达成妥协,我们乐见其成。

  另外投资者教育也很关键,我在任消费者保护局局长时,就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密切配合,尽可能在基础教育中内置一些有关金融风险的内容,比如我们联合一些国际组织,在北京雍和宫小学以做游戏等方式来进行金融风险教育,效果非常好。

(作者:张奇 李玉敏 编辑:ID202)

上一篇:上市公司不到1%选信托理财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