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破发潮 信达生物赴港IPO锁定10名基石投资者

时间:2018/10/17 11:39:53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自4月启动新股改革以来,港交所迎来第四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10月16日,信达生物制药在香港宣布首次公开招股,将以每股12.5港元至14港元的价格出售2.36亿股,占扩大股本后的21%,集资金额最高可达33亿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行比例约10%,国际配售比例为90%。

  “在港交所开放(上市规则)Chapter 18以前,我们这类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美国。但现在大家有了新的选择机会,香港市场十分国际化,吸引美国在内的国际投资者,也更有利于内地在内的亚太区投资者参与。”信达生物首席财务官奚浩在16日的上市记者会上坦言。

  近年来,内地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日益受资本市场青睐。根据中国药促会数据,去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总计284项投资,融资金额近75亿美元。红杉、IDG、Fidelity等国际知名风险资本、私募基金纷纷进入,目前国内医疗健康基金约有500家。此前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和华领医药已陆续在港上市。

  自称只面对中国市场无法发挥潜力

  信达生物此次IPO一大看点是其基石投资者阵容。招股书披露共有10名基石投资者,总计认购2.45亿美元,占集资金额超过60%。其中,红杉资本、惠理以及Prime Capital Funds分别以6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及3000万美元领投,现有股东资本集团、美国制药公司礼来(Eli Lilly)、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亦继续跟投。

  事实上,自2011年成立,信达已进行了11轮融资,估值也由最初的6.65万美元飙至4月最后一轮融资的近12.8亿美元。其中2016年11月D轮融资达2.62亿美元,是中国制药史上迄今最大一笔融资,也是当年全球第二大融资交易。

  信达生物制药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在会上透露,公司生产线按国际标准设计、建造及运作,若只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目前已有两个药品进入临床研究,另外一个很快启动。自去年开始我们的战略有所调整,直接在美国进行研发,进入中国以外的市场。”

  过去7年,公司建立了由17种候选抗体药物组成的产品研发管线,其中4种在中国已进入后期临床开发阶段。俞德超还说,到2021年,信达将有4个品种上市,5个进入临床后期,“到时信达在全球生物科技制药公司中将占有一定地位。”

  “罩门”多时机差生科股频破发

  然而,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阴影下,港股气氛冷淡,数只在港挂牌上市的生物科技股破发。

  以7月上市的首个生物制药股歌礼制药为例,截至10月16日收盘,股价已跌至6.51港元/股,相比14港元/股的招股价累积下挫53.5%。百济神州股价上市以来亦一路下滑,16日股价收报75港元,相比108港元的招股价下跌30.5%。

  此外,获阿里巴巴马云、香港新世界第三代掌舵人郑志刚入股的华领医药9月14日成功上市,但也未能摆脱“破发”厄运。截至16日收盘股价报7.56港元,比8.28港元的招股价下跌达 8.7%。

  其实,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上市成功率低是很多生物制药公司的“罩门”。据招股书披露,信达生物成立至今累计亏损14.92亿元,过去两年研发开支分别为3.85亿元、6.12亿元。公司2016年没有任何营收,2017年向国内公司提供服务并授权产品,获得1850万元收入,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为440万元。公司表示,此次上市集资金额的65%将用于核心产品的临床实验,25%用于正在进行及计划中的其它管线业务的临床实验等,剩余10%则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用途。

  “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合理的价格下,投资者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看好公司长期的价值。”奚浩说。

  (原标题:无惧破发潮 信达生物赴港IPO锁定10名基石投资者)

  版权说明: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上市公司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佚名 编辑:ID026)
文章热词:信达生物,赴港IPO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