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满月”:北上资金青睐蓝筹股

时间:2017/1/5 9:07:59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

  自2016年12月5日启动,深港通今日“满月”。这一个月里,深港通交投由首日的火爆逐渐趋于平稳,日均使用额度为12.53亿元,“南冷北热”格局持续贯穿。在深港两地资金互通的同时,AH两市板块、个股联动性显著加强。深股通专用席位频频现身龙虎榜,也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之一。

  此外,虽然前期相关标的股股价已有所表现,但深圳和香港两市同期仍有数百个股跑赢阶段下跌的两市指数,分别为500只和163只,占标的股比例分别为56.75%和39%。以深港两市共计1299只深港通标的股计算,其中半数跑赢大市,两成以上可以实现正收益。

  “南冷北热”持续

  2016年12月5日,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出的重大举措之一的深港通启动,如今运行刚好满月。根据深港两地交易所数据,在此期间,深股通日均成交额为14.43亿元,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为4.96亿港元,深港通日均使用额度为12.53亿元。总体来看,深港通经历从一开始的火爆到运行日趋平稳的过程,期间资金“南下”热情明显低于“北上”,“南冷北热”特征明显。

  深港通开通首日,深股通虽未出现沪股通提前结束交易的情况,但交投十分火爆,使用额度27.11亿元,约占每日可使用额度的21%。881只可买卖的深圳A股中,464只有交易,其中主板169只、中小板247只、创业板48只,交易金额分别为14.78亿元、9.76亿元、2.15亿元。

  港股通使用情况则明显“冷”于深股通,首日额度仅用去8.51亿元,至收盘额度仍有96.49亿元。不过,港股通股票成交比例高于深股通,417只可买卖的港股中,348只有交易,其中恒生综合大型股78只、恒生综合中型股151只、恒生综合小型股99只、不在指数内的AH股20只。

  开通后的第二日起,深港通使用情况出现降温,深股通及港股通使用额度分别降至19.39亿元和5.20亿元,使用率分别从开通首日的20.85%和8.10%下降为15.92%和4.95%。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深股通日均使用额度维持在接近20亿元。

  此后,随着海外圣诞假期的来临,基金经理等海外投资者逐渐进入休假状态,北向交易慢慢趋于平淡。2016年12月14日以来,深股通每日成交额均不超20亿元,净买入额更是持续低于10亿元。

  但从开通后成交情况看,深股通于12月9日出现交投活跃。具体来看,当天深股通买入成交19.88亿元,卖出成交16.24亿元,总成交额高达36.12亿元,甚至超过开通首日的26.69亿元。港股通则表现相对稳定,总成交额始终在5亿港元左右浮动。从AH两市大盘走势看,深证成指在这一异动期间处于大跌后蓄势反弹过程中,香港恒生指数则整体处于前期大跌后强势修补上行的过程中。由此可见,深港通活跃度与深港两市走势密切相关。

  总体来看,经过一个月运行,深港通交易热度符合市场预期。深港通开通前,曾有多家机构预测深港通开通初期交投将较慢热。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香港股市投资者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偏向于稳健型的价值投资,而境内投资者主要以散户为主,境内投资者如要通过港股通交易,需符合50万元门槛限制,同时还面临着T+0、无涨跌停限制及复杂的汇兑计算;另一方面,恒生指数当前正处下行过程中,在深港通开通前相关标的股股价已有所表现。另外,不排除入市资金在深港通开通前已借道提前布局的可能。

  不过,试点初期表现出的慢热特征,并不影响业内人士对于深港通长期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深圳某券商人士表示,港股通开通初期交易不活跃,或表明内地投资者风险意识在提高,理性投资意识在增强。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强调,深港通是长远的发展,投资者不需要急于“上车”,因为大桥一直都在,未来会注重增加两地可互联互通的产品。

  AH联动增强

  从深港两市行情可以看出,深港通开通后,AH两市联动效应明显,个股走势相关性提升。深股通专用席位屡次现身交易龙虎榜,“北上”资金布局方向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另外,从深港通标的上看,深港两市均有数百标的股跑赢同期大市。

  首先,深港通启动后,深港两市联动性提升,板块、个股走向联动表现显著。例如1月4日,A股多家中字头公司在开盘后出现快速拉升,且多只成分股在AH两市出现同步表现。如中国铁建、中国石化和中国交建早盘遭遇资金突袭股价快速上行,这三只股票的股价在香港市场也出现同步拉升。个股方面,比亚迪在12月13日和16日AH两市股价联动表现明显。港股方面,13日下午1点半后,比亚迪股份突然大幅拉升,涨幅从约1%一度逼近3%,尾盘涨幅收窄至2.27%;在港股出现拉升后不久,比亚迪A股股价也随之由跌转稳,并在尾盘收涨1.74%。16日,比亚迪股份涨1.07%,同系的比亚迪电子也收涨2.07%,比亚迪A股也同步上涨3.27%。

  其次,深股通席位屡屡现身参与标的股博弈。从12月5日在格力电器首秀至今,深股通专用席位还参与了博弈海虹控股、超华科技、鞍钢股份及印纪传媒,活跃度让人“眼前一亮”。自深港通开通以来,深股通专用席位共在龙虎榜出现5次,涉及5只标的股。总体来看,深股通席位参与个股均为当时A股的热门股,显示深股通资金精准参与行情。以格力电器为例,12月5日当天险资举牌概念股集体受到重挫,跌停的格力电器获得北向资金青睐,深股通专用席位大举买入3.72亿元。

  最后,虽大盘整体表现不佳,但深港通标的在深港通开通后仍有不少个股表现不俗,以深港通合计标的1299只计算,跑赢同期大市的共有663只,占比高达51.04%。深股通方面,从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1月4日,相对于深证成指同期4.84%的跌幅,仍有500只标的股跑赢深证成指,在深股通标的中占比达56.75%,其中焦作万方、渝开发、世纪华通和易事特、万家乐、华锦股份、江南红箭和友阿股份均实现两成以上涨幅,领头羊中润资源区间涨幅更是高达41.36%;涨幅为正的个股高达188只,意味着投资者有21.34%的几率不仅跑赢大市,还能获取正收益。

  港股通方面,相对于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同期1.93%和3.28%的跌幅,分别有163只和197只标的股跑赢指数,占港股通标的39%和47.13%,其中涨幅最高为联邦制药的29.37%,中芯国际、中国新金融、新城发展控股、国农控股和神威药业等在内的8只港股阶段涨幅在10%以上。涨幅为正的个股高达114只,意味着投资者有27.27%的几率不仅跑赢大市,还能获取正收益。

  蓝筹股受青睐

  从深港通交易个股看,诸多消费类蓝筹股成为北上资金的选择,而境内投资者更多关注A+H股。此外,新纳入投资范围的深市股票中有不少代表“新经济”概念的成长型公司,也吸引更多资金北上。

  从资金偏好看,北上资金青睐对象主要为成长性较好的中大盘蓝筹股。具体来看,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三聚环保、海康威视等吸引大量深股通资金流入,并连续登上成交活跃前十排行榜。其中,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最受青睐,在深港通中累计成交金额分别达到44.14亿元和27.65亿元。洋河股份、五粮液和海康威视合计成交额也均超10亿元。此外,印纪传媒、平安银行、潍柴动力、西山煤电、万科A、三聚环保、中联重科和中金岭南成交额也均超亿元。

  从净买入情况看,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净买入额最高,分别为38.21亿元和15.29亿元,海康威视、五粮液、洋河股份净买入额均超7亿元。

  瑞银证券分析师表示,从此前QFII/RQFII和沪股通投资布局来看,海外投资者对金融和传统消费品板块中估值较低的大中盘股有明显偏好。海外投资者将设法在成长和估值间求得平衡,并更多关注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大中盘股,尤其是消费品、医疗保健和科技等领域。

  南下资金方面,内地投资者更多关注A+H股。从港交所披露的数据看,比亚迪、金风科技、中兴通讯等新纳入港股通投资范围的A+H两地上市公司成为“吸金”主力。在这一个月来,比亚迪、金风科技和建设银行H股均连续登上深市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排行榜,其中比亚迪H股累计吸引港股通资金位居全部深市港股通标的之首。从成交情况看,比亚迪股份、中国高速传动和金风科技成交额居前三位,分别为4.6亿港元、3.87亿港元和3.36亿港元,中兴通讯、中国软件国际、腾讯控股、建设银行和联邦制药成交额均超1亿港元。

  后市来看,深港通作用将逐步发挥,特别是南下资金有望放量。A股方面,从各大主流券商对2017年预测来看,行情向好基本达成共识,在后续行情演绎中,更多资金可通过深股通介入A股。有分析师表示,从深港通交易情况看,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及可提供较稳定的收益等特质的标的,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首选,这一投资逻辑有望贯穿后市。

  港股方面,目前,港股通标的股多为低估值、高分红、高股息率大盘优质蓝筹股,相较于A股市盈率很低,投资价值凸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年底内地基金公司暂停申购,QDII的额度告急,预计部分大额资金将通过港股通绕道布局港股。

(作者:佚名 编辑:chenye)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