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繁荣期投行保代生态扫描

时间:2017/8/1 14:02:06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IPO繁荣期投行保代生态扫描: 248名“新丁”入场 “老人”出走小券商

IPO繁荣期投行保代生态扫描

  这是2017年的第八个月,也是最新一期的金牌保代报告。上一期,在IPO开始发力加速的背景下,我们观察“谁准备好了”,通过多个维度考察保代的储备项目能力,进一步考察券商投行的核心竞争力。

  伴随时间进入年中阶段,IPO发行已步入常态化,投行全员发力IPO项目,在热闹背后,暗中的职业焦虑与人员流动正如IPO表面一样激烈,有大型券商保代人数在IPO旺季下出现“净流出”局面。

  无论“骨干流失”还是“高薪挖角”均是评价投行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半年经历了什么,IPO投行生态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是我们本期关注的话题。

  IPO繁荣下,投行的变局暗流涌动。

  伴随发审速度加快,上市企业家数增加,不少保代已经实现“小丰收”;根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底,共有87名保代前7个月成功保荐上市2家以上,其中1名达3家。

  但保代的焦虑感并没有减少。

  相较IPO寒冬投行颗粒无收的焦虑时刻,如今保代们一边面临持续不断的监管压力,一边面对工作量剧增下吸引力不高的薪酬。同时,新保代的大军正进入这块市场,根据记者对证券业协会数据的统计,前7个月新进保代共有248名,这势必加剧保代之间的竞争。

  另一方面,“能力者”正在谋求出路。

  根据业内人士直观感受,目前大型券商投行人员流失严重,尤其是投行“老人”。根据记者对协会数据进行分析,今年前7个月约有317名保代离职,其中189名已明确跳槽至同行,部分小型券商正靠激励机制吸引各路投行人才。

  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近期陷入了悲观情绪中,与这IPO市场的热闹氛围截然不同,由于公司近期出走大量资深保代,其担心公司竞争力辉煌不再。

  IPO常态化打开了投行繁荣的大门,凛冬已逝,但机遇却伴随着挑战,在人才至关重要的投资银行业中,券商如何完善机制留人?这或许是在这个IPO繁荣时代的一个关键课题。

  保代盛宴

  今年以来IPO发行步入常态化,投行将成为2017年券商业务板块中的亮点。过往的储备项目,如今到了“收获”的时候。

  而IPO项目募资额高低往往决定承销保荐费用的多少,亦与保代收入密切挂钩。根据记者对今年前7个月统计发现,募资最高额的项目花落中信证券,保代梁宗保与吴浩保荐上市的银河证券,募资总额为40.86亿元,承销保荐费1.16亿元。

  单个项目承销保荐费突破亿元规模的还有中泰证券与国信证券。中泰证券保代葛文兵与解锐保荐上市的中原证券募资28亿,承销保荐费1.13亿;国信证券保代齐百钢、朱生球保荐上市的苏垦农发,募资24.23亿元,承销保荐费1.12亿。由此可见,上述六名保代收获可观。

  但“性价比”低的生意也有出现。东兴证券保代丁晓文与刘文成,保荐上市的浙商证券为今年上半年募资第二高的IPO项目,达28.17亿元,但承销保荐费仅有4788.33万元。“性价比”低于行业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IPO发审加速,提高了投行与保代的收入,但相较2010年时保代收入,辉煌已难再。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首发项目募资额有限,发行企业多为小盘股。仅与2016年相比较,去年前5名IPO项目募资额平均为63.39亿元,今年前7月前五家则平均只有28.41亿元。

  深圳一家中型投行人士表示,目前IPO项目募资规模较小,事实上对投行来说“吃不饱”,因此要扩大做IPO项目的家数。

  根据记者统计,国信证券保代季诚永今年前7个月共有3个项目成功上市,成为截至目前项目数最多的保代,承销保荐费合计7777.13万元。

  另有86名保代今年上半年有2个项目保荐上市。其中,广发证券保代夏晓辉保荐上市2家公司,由于项目募资规模偏大,涉及承销保荐费较多,合计高达1.20亿元,或将成为今年前7个月最挣钱的保代。

  上市节奏加快,调动了投行与保代的参与热情。

  今年前7个月,一大批新人加入保代职业。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1月18日-7月24日期间证券业协会保代数量的统计,保代行业今年前7月“新进保代”达248名。

  这在“好标的难寻”的市场中,无疑加剧了保代之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降低了项目集中度。

  根据截至7月13日的证监会数据统计,包括中止审查项目在内的在会项目数中,签字4个项目以上的只有1名保代,为海通证券孙炜。签字3个IPO项目的有28人,占比2.45%,与2016年情况相同。

  但签字2个项目的保代则占比13.65%,较年初情况相比下滑(1月12日数据为15.92%)。而签字1个项目的群体则相当庞大,达958人,占比83.81%,而今年年初仅为60.52%。

  对此,一名上海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解释,第一目前审核节奏较快,过去积压项目陆续上市变现,而新项目尚未报会,“一人多家”的情况减少属于正常现象。第二各家投行发力IPO业务,保代挖掘项目的积极性很高,不可否认愈来愈多保代在分羹这块市场。

  但该人士指出,尽管“新进保代”群体大,但获取项目能力仍然是关键,“人当然越多越好,但要能找到好项目,大部分新保代在资源与经验上较老保代而言要弱。”

  “麦子店高盛”的出走者

  对于投行而言,“人”是核心要素。保代作为投行获取项目的抓手,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可作为投行具有竞争力的标准之一。

  截至7月中旬的数据,中信建投证券保代总数最多,共有176名;国信证券与广发证券分别有168名、166名。中信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分别以150名、130名、124名、114名依次排列。

  相应地,上述投行储备项目能力较高。截至7月13日的证监会公开数据统计,中信建投证券在会IPO项目数最多,达48家,中信证券以46家紧跟其后。广发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国金证券分别以41家、40家、39家、30家排在第3-6名。

  IPO项目储备越丰富,投行越能率先获益,保证保代团队的规模以及稳定性自然成为各家投行重中之重。

  然而,在上述光鲜数字的背后,多个迹象显示,有投行可能要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

  以被喻为“麦子店高盛”的中信证券为例,其投行团队正遭遇变化,这或会削弱未来的竞争力。

  与行业保代总数增加形成对比的是,中信证券的总保代人数出现了逆势下滑,根据记者对年初证券业协会数据的对比统计,中信证券前7月保代总人数减少8名。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从协会数据调查了解到,中信证券在今年前7个月事实上仍有新鲜血液注入,共有8名新保代,另有3名从其他券商跳槽到中信证券。然而中信保代总数仍较年初下滑,则意味着今年前7个月共有19名保代从中信证券离职出走。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类情况不多见。一般行业不景气或是公司遭遇处罚变故,才会大面积流失人才。”前述上海一名投行人士表示。

  中信证券一名投行人士表示,目前离职大多为投行“骨干”,“近期‘老人’流失太多了。”

  根据记者调查了解到,原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委员会方浩则是今年离职大军中的其中一员,其早在2000年初已在中信证券操刀多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至今在中信证券亦是一名“老人”。

  另一名离职资深保代则是刘景泉,曾经是首批保荐代表人之一;此外,原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执行总经理史建杰也在今年上半年离职,其从2009年开始在中信证券任职至今。

  “目前确实是遇到人员流失的问题。我们人手增加很多,但同时老员工在流失。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公司处于过渡期,新任董事长对薪酬、公司定位、投行业务发展有自己想法。但未来肯定会稳定下来的。”中信证券一名保代表示。

  据了解,2015年王东明卸任中信证券党委书记,随后中信系张佑君出任公司董事长。

  据前述中信证券投行人士透露,近期中信证券在投行业务上大刀阔斧改革。由于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和以往有所不同,理念磨合还需要时间,

  该人士以目前的“区域投行”制度举例,他告诉记者,新董事长曾经是经纪业务背景出身,如今在投行业务上亦采用营业部式做法,设立区域投行,希望除了盯紧大项目外,亦要覆盖小项目。

  但这举措引发内部部分员工的讨论。“区域投行的同事大部分只具备新三板业务经验,因此总部投行与区域投行合作共事时,双方在文化理念和处事方式上出现较大的摩擦。总部有员工担心区域投行的专业素养会拉低投行整体水平,这就加深双方的合作摩擦。”上述中信证券投行人士表示。

  同时,中信证券还在行业组上实行“人海战术”,扩大行业组的人才规模。

  根据前述中信证券投行人士表示,面对目前骨干流失情况,近期投行团队大量招人,但新员工多为应届生或只具备新三板工作经验,投行战斗力尚未完全建立。

  机制与人性

  事实上,中信证券投行骨干流失的遭遇,在个别大型券商投行内亦在上演。

  尽管国信证券与广发证券前7个月的保代总人数显示“增长”,分别增长2个、4个,但主要是“内部造血”的原因。根据记者对协会数据的分析统计,今年前7个月新注册登记保代中,国信证券与广发证券分别有22名、15名;除此以外,没有同行保代跳槽过来,这意味着国信证券与广发证券前7个月分别有20名、11名老保代流失。

  其中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我们最近确实有很多投行同事离职了。主要因为公司给的提成不高。但同时我们也在招大量的新人进来。”

  该人士解释,一般情况下保代跳槽的原因主要是薪酬问题。“工作经验有五年的保代,一般会要求薪酬翻倍、职级提升,以及带团队。”而他谈到,这种诉求往往能在小券商获得兑现,因此,有能力的保代多跳槽到小券商。

  根据记者对今年上半年保代跳槽情况的统计,从证券业协会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前7个月,东兴证券保代数量急剧增加,其中有11名来自其他家券商,成为行业之最。

  其次为海际证券,公司投行团队今年进一步搭建,受新任董事长余维佳魅力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共有9名保代加盟,多来自西南证券与招商证券。今年新搭建团队的还有去年获批的华菁证券,其有8名保代加入,其中就有来自中信证券的人员。

  另一家合资券商华英证券亦值得关注,公司最近迎来一批强有力的投行人马,由原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的总裁王世平带领其团队加盟,华英证券未来竞争力不可小觑。

  据了解,除了去其他券商以外,加盟PE或创业天使投资,也是投行人士的热门选择。

  业内人士表示,造成保代大幅流动,公司的薪酬体系有直接的关系。

  前述上海投行人士表示,投行要承受监管部门持久的监管压力,包括自查、内核在内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还要面临项目可能随时失败的风险。“IPO业务并不是利润很高的项目,活多钱少,如果有券商能给出不错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的性价比,保代为薪酬跳槽无可厚非。”

  前述中信证券投行人士透露,公司高层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提到,会让薪酬体系更具有吸引力,旨在稳定军心。这于中信证券投行而言,或许会是好的开始。

(作者:佚名 编辑:ID020)

上一篇:化工行业迎来机构密集调研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