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迈向新阶段

时间:2017/11/27 14:44:59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报告称中国宏观经济触底企稳迈向新阶段

  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触底企稳基础上的反弹,整体经济呈现出超预期复苏的态势。昨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中诚信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布的《新常态迈向新阶段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做出上述总结。报告指出,尽管有所成绩,但经济新周期并未开启,走向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新周期尚未开启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做报告发布时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企稳总体上是政策性和恢复性的,市场和趋势性力量尚未企稳,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三大特征需要重点关注:一是经济企稳但难以快速反弹,稳中趋缓可能是常态;二是风险有所缓和但警报并未解除,局部问题可能恶化;三是结构虽有所优化但面临政策退出的冲击。

  “以上特征说明虽然中国经济尚未开启持续反弹的新周期,经济新常态远未结束,但却步入了新阶段。”刘元春表示,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将面临与过去五年不同的问题和矛盾,运行特征和规律也会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将转向稳中趋缓,增速换挡的力量将转向“政策性退出”与“趋势性力量”的叠加;结构调整将向市场主导型和内生主导型转变;动能转换步入关键期,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经济政策将从“持续扩张期”步入“渐进退出期”;金融周期将步入下行期,风险释放更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

  报告预测,2017全年经济实际增速为6.8%,在消费景气持续保持的同时,投资增速持续回落,预计全年增速为7.3%,较2016年下降0.3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没有触底企稳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新周期并没有开启,中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到全面退出的时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没有触底企稳之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积极的定位不宜改变。”报告强调,鉴于实体经济修复速度将大大慢于虚体经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常态化的速度应当慢于西方各国,渐进的步调应与市场内生动力复苏的步调一致。

  明年防风险促改革

  刘元春表示,在今年超预期的企稳中,还存在四个深层次问题和六大风险点。一是外部环境的改善难以过高期待;二是内部市场景气传导机制不畅;三是投资持续下滑的趋势难以在短期扭转;四是在储蓄率高居不下的情况下消费要想进一步攀升很难。风险点则包括民间投资复苏不稳、地方债务隐性化、创新项目烂尾、三四线房地产泡沫隐忧、政策收紧下的利率上行压力、金融下行期的监管平衡。

  对此,人大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董事长毛振华表示,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是一个总体判断,但目前金融风险并未真正释放,结构调整并未真正做牢,2018年是防风险的特殊年。要继续在总量上控制货币的供给,降低杠杆率,防止局部降杠杆引发的局部危机向整体危机的传导;进一步调整债务结构,合理甄别债务性质;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企业家信心和民营资本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在控风险促改革的基础上,也要提高发展的质量。王一鸣认为,目前经济结构的转型、消费升级、创新发展等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基础,另外随着各领域开放力度加大,中国企业将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会倒逼中国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随着下行压力相对减弱,可以把更多资源和重心转向提高发展质量、防范风险、推进改革上。

  报告指出,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的加速下滑,要认识到实体投资回报率过低不仅是一个周期性现象,更重要的是源自系列重大改革的缺位,建议出台2018年民间投资启动的系统方案,该方案应包含大量基础性的、中期导向的重大改革:一是政府必须从目前的投资型政府逐步转向民生型政府;二是重新定位改革国有企业投资体系和利润使用,严格限制非主营业务投资;三是从新梳理各类管制;四是深化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市场化改革;五是进一步“降成本”。

(作者:佚名 编辑:ID022)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