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企业”批量撤回IPO申请 或改道重组实现证券化

时间:2018/3/20 9:35:42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

  3月16日,H股公司哈尔滨银行公告,鉴于公司股权结构可能发生变动,决定先撤回A股上市申请,待股权结构变动完成后再重启A股上市。这不过是撤回A股IPO申请中的一例。据证监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截至3月15日,今年已有19家拟IPO公司中止审查,有48家公司终止审查。

  “最近一段时间撤材料的比较多,毕竟一旦被否,要等三年才能重组上市,新规的威慑力还是相当大的。但事情也有另一面,这些退下来的企业,质地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到重组市场上会成为优质的标的,这也有助于行业的整合和集中度提升。”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表示。据了解,部分撤回IPO申请的企业并不拒绝与优质上市公司牵手。

  功亏一篑 撤回各有隐情

  都在证监会排队了,为何又要撤回,是哪儿出了问题?尽管这些撤回IPO申请的公司大多三缄其口,上证报记者通过多方打听还是找到了一些缘由,上述公司几乎都有“难以遮盖的瑕疵”,以至于最后决定暂时撤回。

  如一家拟IPO的矿业公司选择终止审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是因为该公司的采矿证有瑕疵,“短期内可能办不好,上会有压力。”此外,东部地区一家撤回IPO申请的公司相关负责人承认,公司2017年度净利润没有此前预期的理想,在目前审核趋严的大背景下,要“缓一下再报”。湖南一家拟IPO的教育类公司也选择了终止审查,据熟悉该公司的人士透露,由于教育类资产上市本身就比较困难,公司决定先撤下来。还有一家公司表示,所聘请的投行被调查,公司的IPO进程也因而受到影响。

  证监会的新规也“吓退”了不少公司。2月23日,证监会在一则监管问答中明确提出,企业IPO被否决后,至少须运行三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即“借壳”)。此后,有媒体在报道此项规定时,直接对部分拟上市公司发问,“是赌三年还是主动撤退?”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公司选择了主动撤退。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该新规披露前,今年以来共有22家拟IPO公司终止审查;新规发布后至今不到一个月时间,又已有26家公司决定撤回IPO申请。

  柳暗花明 重组大有空间

  一家企业从初创成立到申请IPO上市,其间的艰辛不难想象,临门一脚前的撤回,创始人和主要股东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在与上证报记者交流时,直言“很受伤”,是等待时机再次冲刺IPO,还是选择与上市公司进行重组?“暂时还不明确,如果有特别合适的公司,可以谈。”该负责人表示。

  这些主动退下来的公司正成为重组市场争抢的“香饽饽”。“都准备单独IPO的,质地应该相当不错,一旦撤下来,券商、同行公司都会盯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介绍。据该投行人士透露,此前他曾拜访过一家拟上市公司,当时,对方明确表示要单独IPO,暂时不考虑重组,现在主动撤下来了,会不会有新的想法?“正准备约着谈一下。”

  该投行人士进一步介绍说,尽管重组上市参照IPO标准,但与IPO相比,重组的活动空间要大得多。“有些问题,只要不是实质性障碍,还是可以商榷的,尤其是一些有助于行业发展的重组,监管部门也会考虑支持。”该人士介绍,这也符合“做优存量”的方针。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各行各业的集中度都将出现大幅提升,如果在行业内排不到前列,还不如去“投靠”行业龙头。

  “去年IPO明显增量,不少有上市想法的公司蠢蠢欲动,感觉有上市的可能,部分公司还报了材料。结果,审核一收紧,加上被否后三年内不得重组上市的规定,我想不少企业会打退堂鼓,这对龙头企业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整合机会。”长江证券一位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也有利于投行开展业务,“每个创业者都有一个IPO梦,但IPO绝不是唯一出路。”

  (原标题:“瑕疵企业”批量撤回IPO申请 或改道重组实现证券化)

(作者:佚名 编辑:ID022)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