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严控题材炒作
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对于概念炒作、借壳重组等的监管力度还在不断加码。
一方面,沪深交易所自年初以来不断强化对于异常交易的监管力度,近期更是各自出招严控市场炒作。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自证监会并购重组委下半年的审核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对于借壳重组的审核也正不断收紧。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仅过去一周就有5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被否,而今年前6个月累计只有8家被否。
“现在没有之前忙了,休息观望的时间居多,另外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公司本身,往价值投资的方向靠一靠。”上海一家以趋势交易为主的中型私募基金经理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监管层目前的高压态势使不少短线交易者的操作空间被大幅挤压。而在多数市场人士看来,监管层针对炒作之风的监管不断加码,确实有望引导价值投资逐渐回归。
严控炒作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沪深交易所今年以来持续强化对异常交易的监管力度,实施监管措施的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近日,上证所表态将从四方面继续加大上市公司一线监管力度,深交所也表示将从七方面继续落实从严监督。除此之外,沪深交易所近期还各自祭出重拳严控市场炒作。
根据深交所近日披露的数据,年初以来,深交所对异常交易一直保持密切监控,上半年采取电话警示、书面警示、盘中限制交易、约见谈话和盘后限制交易等监管措施540次,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在过去的一周,深交所更是连发三道“捉妖令”,直指热点题材炒作。7月22日,在第一封监管函中,深交所表示将针对演艺明星证券化现象,修订广播电影电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同时起草LED光电、机器人、医疗机械、信息安全、互联网营销等行业信息披露指引。
7月25日,深交所发出第二道“捉妖令”,表示将加大异常交易行为监管力度,围绕“重点账户、重点行为、重点股票、重点时段”四个关键重点,强化对市场交易和系统性风险的实时盯盘和预警监测。
7月26日,深交所又点名几大市场热点,称针对虚拟现实、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资本系或合伙企业入主上市公司等热点题材,将保持高度敏感,督促公司准确完整地披露具体情况和对公司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揭示,同时将细化停牌冷却、内幕交易核查制度,遏制市场炒作。
除深交所外,上证所近日也公布了上半年针对异常交易的监管情况。今年上半年,上证所共处理异常交易行为2275起,较去年全年增加92%;发出协查函、关注函等监管工作函件1201份,较去年全年增长24%;实施书面警示、盘中暂停账户交易等自律监管措施3205次,较去年全年增长76%。
另外,上证所近期还采取了“以案说法”的形式,对游资、大户等常见的市场炒作手段进行解剖,以求达到严控游资乱炒和投资者教育的目的。据记者统计,7月22日和7月29日,上证所累计发布了10个异常交易的具体案例,涉及集合竞价虚假申报、强化尾市涨跌停趋势虚假申报、盘中虚假申报和盘中异常申报4类异常交易行为。
此外,继6月24日表示将行业研究报告对股价的影响纳入信息披露监管范围之后,上证所还在不断增加对“研报乱象”的整肃力度,加大了上市公司的信披违规问责。“一些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存在缺乏客观依据、结论主观草率、内容捕风捉影甚至制造”噱头“等问题,容易误导中小投资者跟风交易。”上证所曾如是表示。
经记者比对核实,截至目前,兴发集团(600141.SH)、人福医药(600079.SH)等公司就因相关研报存在误导和夸大等问题被上证所予以匿名通报。上述案例中,相关公司均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相关证券公司也被交易所发函要求加强研报发布行为的内部约束。
挤压短线资金空间
与交易所严控炒作相对应,监管层对于借壳重组的审核也正不断收紧。
证监会官网和数据显示,证监会并购重组委上半年共受理了20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方案,召开了46次工作会议,审核了12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就上半年并购重组审核的通过率来看,上半年12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中,未过会的仅有8家,通过率为93.6%,高于去年同期的91.7%,整体保持稳定。
上半年虽平稳收官,但自7月20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下半年的审核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形势却已悄然发生变化。据记者梳理统计,目前已有5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被否。具体来看,5家公司分别为宁波华翔(002048.SZ)、电光科技(002730.SZ)、新文化(300336.SZ)、*ST商城(600306.SH)、申科股份(002633.SZ)。
6月17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管理办法》(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记者便注意到,虽然这一“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尚未正式实施,但其威力已经显现无余。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前七个月重大资产重组的失败家数分别为5家、4家、4家、5家、9家、13家和10家,6月和7月失败公司数量上升明显。
另外,并购重组监管趋严,不少上市公司也“知难而退”,主动终止了重大资产重组。据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就有达华智能(002512.SZ)、上工申贝(600843.SH)、金字火腿(002515.SZ)等近40家公司主动终止了重大资产重组。而从年内数据来看,今年前5个月,单月终止资产重组的公司多不超过20家,而6月和7月终止的家数均接近40家,数量上升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证监会和交易所连续重拳出击,热炒题材、借壳、重组等的市场资金似有“被包抄”之势。前述趋势交易派私募基金经理便告诉记者,“目前监管的高压状态确实对短线交易者影响很大,现在圈内很多出名的游资都度假去了。”
在上海宽远资产合伙人梁力看来,监管层针对炒作之风的监管不断加码,也确实有望引导价值投资逐渐回归。“资金是逐利的,监管的风向在转,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回避此前被爆炒的小股票。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三个月来,业绩好、分红高且市盈率低的股票涨得比较多。”梁力说。
不过,在前述基金经理看来,市场投机资金也具备引导和增加流动性的积极作用,而流动性反过来又可以提升市场整体的估值和溢价。如果过度抑制市场的投机力量,也容易使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受到影响,影响整体的赚钱效应,接下来不排除市场会因交易量萎缩而出现阴跌。
“题材股熄火、蓝筹股上涨更像是一个跷跷板效应。如果过度抑制市场的投机力量,这些蓝筹股的收益最终也会受到影响。”该基金经理认为,除了近期对于题材股的打压,抑制大股东利用通道参与定增和抑制银行理财产品流入股市更值得注意。
“这次监管最主要的是引导产业资本流向实体,脱实向虚。对于题材股的打压,很有可能就是抑制这两种行为的配合政策,所以主题炒作的打压应该也不会一直持续。”该基金经理称。
无独有偶,梁力也认为,在目前的监管态势下,资本市场“赏优罚劣”的功能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市值是对经营者、股东等的奖励。过去的机制一定程度上使大家不愿意去踏实做实业,因为亏损后重组借壳反而更能得到市场追捧。目前的监管思路,一方面扭正了资本市场的激励方向,另一方面,资金能流入切实需要资金来做实事的优秀公司,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也能更好发挥。”梁力表示。
- 8月1日万家私募即将消失?2016.08.01
- 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严控题材炒作2016.08.01
- 并购重组申请审核趋严2016.07.29
- 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突围成关键2016.07.28
- 新三板创新层准备IPO企业增至1122016.07.27
- IPO监管趋严 三成在审企业风险较2016.07.27
最新文章
-
洁神股份荣膺“中国
日前,青岛市洁神洗涤股份有限公司......
-
并购重组委分组名单
中国上市公司网讯7月13日晚间,证......
-
欣泰电气今复牌退市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江湖......
-
王亚伟:转战私募之后
原标题:投入960万,亏了800万,曾经......
推荐文章
-
洁神股份荣膺“中国
日前,青岛市洁神洗涤股份有限公司......
-
王亚伟:转战私募之后
原标题:投入960万,亏了800万,曾经......
-
证监会重拳出击 欣泰
证监会重拳出击欣泰电气成首单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