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建立“三化”稽查机制 深挖和清除股市“蛀虫”

时间:2016年05月24日信息来源:证券日报

  近期,曾任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的吴清履新上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的消息备受关注。其中一个理由是,他曾直接参与过对违规券商和基金“老鼠仓”的严打。

  舆论对这一人事变动的解读并非空穴来风。一个月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深圳召开部分机构座谈会时要求,各市场机构要恪尽职守,切实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法定义务,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当前的监管重点就是聚焦在证券经营机构的合规运作上。随着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中介机构对于市场风气的塑造作用日益突出。众所周知,各类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它们能否依法合规经营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伴随着这些中介机构的成长,与之相匹配的一套监管制度也已逐渐形成并将被日益强化。综合来看,这套制度具备三个显著特征,即常态化、重点化和随机化。

  首先来看常态化。经过多年的探索,监管层对中介结构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一些机构的违规行为就是在日常稽查中发现的。比如,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现场检查工作。2015年12月份,证监会按照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现场检查的既定工作计划,对25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进行了年度专项现场检查。对稽查出来的违规行为,证监会对相关机构采取了暂停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暂停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备案、暂停新增客户等行政监管措施,同时采取了拟采取责令改正或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的行政监管措施。

  再如,加强对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审计、评估机构的监管,进行现场检查。2015年,证监会统一组织对7家审计机构、3家评估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查,对9家审计机构、4家评估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累计抽查123个执业项目。此外,各证监局结合辖区情况,对29家审计机构、23家评估机构的162个执业项目自主开展了现场检查。

  今年5月13日,证监会根据日常监管部门及交易所对从事证券业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发现移交的涉嫌执业违法线索,决定对6家审计和评估机构正式启动立案调查的行政执法程序。这在我国证券执法史上是第一次。对审计和评估机构等“股市看门人”集中执法,预示着未来对此类监管会更趋严格。

  其次是重点化。对于市场影响力大的或突发事件,监管层及时给予了重点稽查和处罚。比如2013年发生的光大乌龙指事件,证监会在充分调查取证后依法快速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决定。再如在股市异常波动的2015年,证监会对多家券商进行了处罚,27家AA类券商中有14家受到了重罚。

  第三是随机化。监管层对证券机构的随机化监管,是常态化监管的延伸,与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互为补充和支持。上述常态化监管案例的发现也与随机化监管分不开。此外,大数据在随机化监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上交所已利用企业级数据仓库系统,建立了与“一人多户”相匹配的市场监管数据分析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查处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这种形式的监管不仅针对个人投资者,而且对证券中介机构也能起到相应的监管效用。

  笔者以为,针对证券中介机构的常态化、重点化和随机化监管制度,根本目的是将中介“蛀虫”赶尽杀绝,还市场以健康的肌体。未来,这方面的监管还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此外,严防证券中介“蛀虫”的“三化”机制是对“全面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监管理念的落实,也是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作者:佚名 编辑:chenye)
文章热词:证监会 稽查机制 股市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